章节阅读
第一百一十八章 都在酒里(3/4)
如果不掌握,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偷学者照着样子学个大概后,自己依葫芦画瓢照做,酿出来的就,味道却很容易出问题。

  黄姈不懂酿酒,所以来旁观,不是为了学,而是想看看,李笠寄予厚望的酒。

  酒能醉人,能让人喝着喝着上瘾,所以,李笠的一些期盼,都在酒里。

  。。。。。。

  夜,建康西南,秦淮河入江口南岸,不夜坊内,某酒肆包间,欢乐在继续。

  喝酒作乐的客人们,都有小娘子做伴,推杯换盏间,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十分热闹。

  祖珽在此请客,招待一众属下,因为费用可以在李笠那里“报销”,且额度很高,所以祖珽施展“平生所学”,点起各种高档酒菜。

  加上“小费”给得利索,陪酒小娘子的表现也很不错。

  各种好酒不停地上,让平日里馋酒却囊中羞涩的吏员们喝得满面红光。

  有好酒和美人助兴,平日里沉默寡言的人,话也多了起来。

  实在没话说,喝酒就没错,反正要说的话,都在酒里。

  但在祖珽面前,没有喝了酒还是说不出话的人。

  他惯会寻欢作乐,既然能劝良家为娼,自然能让这帮属下开口说话,放纵起来。

  现在,大伙喝的是好酒,话题自然离不开酒,离不开酒的各种用途。

  好酒主要来自鄱阳,而鄱阳的酒产量增加,所以酒的用途也多了起来,譬如用于烹饪的“料酒”。

  用铁锅炒菜,可以将风味合适的酒作为“料酒”来调味,除鱼、肉类的腥膻味。

  这一烹饪技巧最初源自鄱阳,毕竟鄱阳也是炒菜的发源地。

  然后随着铁锅的扩散,渐渐普及,别处不说,建康城里的食肆、酒肆以及各类饮食场所,对于“料酒”的需求一直不断。

  而那些富贵人家,厨子炒菜更是不吝于用料酒。

  另外,淮北地区,譬如徐州寒山,因为羊肉是常见肉食,炒羊肉时,酒就成了除腥膻不错的调味剂。

  酒不仅可以喝。还可以调味,所以需求量进一步增加。

  但是,以传统工艺酿酒,产量总是捉襟见肘。

  而能够实现大批量酿酒、并保证酒的品质不差的鄱阳,就成了“酒都”。

  “卖疯了,酒都卖疯了”一名吏员哼哼着,满嘴鄱阳口音,“鄱阳酒场的订单,一直都没停过。”

  “酿出多少坛酒,连库房都待不了多久,就被货主提走了。”

  有人问:“不是说各酒场又陆续上了设备,产量大涨,还是不够么”

  那吏员笑道:“不够,因为别处酿不出来,贩酒的商贾云集鄱阳,得了酒,立刻运出去,让钱转着圈生钱。”

  怎么个“转圈”生钱法

  他举了个例子。

  在鄱阳得了酒,用船载到南昌,然后转陆路,走安成步道去湘州临湘。

  在临湘税署的交易市场,将酒转手,然后购入大量木材,装船,走湘水入洞庭湖,到入江口处的巴陵。

  在巴陵税署的交易市场,把木材卖给江上专门做木材生意的行商,然后将货款存入交易市场内某商号。

  再拿着存款凭单,顺流而下,到夏口“异地取款”。

  在夏口税署的交易市场,购入大量江沔地区特产,乘船顺流而下到湓城,入彭蠡湖,再到鄱阳。

  在鄱阳卖掉货物,用货款买酒,然后重复之前的旅程。

  “这是一个圈,还有另一个圈。”他喝了一口酒,侃侃而谈。

  商贾带着酒、瓷器从鄱阳出发,经彭蠡湖入江,往下游去,抵达建康。

  在建康石头津税署交易市场,把酒卖掉,购入大量玻璃器和手工制品,经由破冈渎运到曲阿,再运往三吴地区。

  一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