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一百一十五章 涟漪(3/4)
往“物贵”的地方跑。

  于是,大量铜钱涌向三吴地区,被行商用于购入大量当地土产,运到建康销售。

  所以,由三吴运往建康的物资(主要是农产品),同比去年,增加很多。

  不仅如此,长江上游地区,江、郢、荆、湘等地,因为短陌现象更严重,所以同比去年,有更多的物资向建康流动。

  而建康最近一两年开办的大量作场,生产出来的大量手工业制品,因为建康足陌、三吴短陌的缘由,出现了极其特别的降价情况。

  吏员举了个例子:“建康作场,有某制品,价格是一百文,城里百姓要买,得花一百文,因为是足陌嘛。”

  “同样的制品,运到三吴的会稽,且不说长途运输的成本和涨价,就说原价,当地百姓花八十文就能买到,因为当地是短陌,八十文当一百文花。”

  “所以,因为建康钱贱物贵、三吴会稽钱贵物贱,建康的手工业制品,在会稽的销路会增加,因为实际上这制品在会稽是降价了。”

  “于是,建康发往三吴的货物增多,其中大多数是手工业制品,才有了曲阿这里货物流通数量明显增加的结果。”

  听到这里,胡炜心中一动,想起彭城公说的一段话:

  货币适当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对制造业有利。

  他不动声色,继续听,吏员继续说。

  因为建康相对于其他地方,钱贱、物贵,所以各地商贾就不断往返于两地,来个钱生钱。

  商贾张三,在建康购入大量铁锅、玻璃器等手工业制品,运往三吴销售,然后在当地购入大量土特产(农产品等),运往建康出售。

  来回都能赚额外的利润,往返越快,利润增加得越快。

  所以,建康的作场根本就不怕生产出来的产品滞销,就连排污严重的大量新开造纸作场,也日夜生产。

  由于行商们贩来上游和江北淮南的大量竹子,使得造纸作场不缺原料,纸(竹纸)产量大幅增加。

  虽然因为足陌、短陌的价格差,导致作场制品的利润下降,但是销量增加后,薄利多销之际,还是有得赚。

  所以,各作场开始持续招工,这使得建康城里大量百姓有了不错的选择:可以去作场做工挣钱。

  而各地大量物资涌入建康,使得原本开始上涨的物价开始下降,许多日用品的价格,明显回落。

  但是,严格实行足陌交易的建康,依旧“钱贱”,和周边短陌地区形成鲜明对比。

  钱贱和钱贵之间形成的价格差,使得行商将各地产出贩到建康销售时,依旧能获取不错的利润。

  所以,依旧有大量物资向建康涌去,同比去年,建康东西二津的过关货物数量,明显增加。

  货物流通数量增加,意味着贸易活跃,以征收商税为目的的总税司各税署,收上来的商税,自然也比去年同期要明显增多。

  但是,泰安通宝的推广,除了建康、鄱阳、寒山之外,很不理想。

  因为各地有短陌交易的惯例,对足陌的建康有价格差可以牟利,所以各地商贾对实行足陌交易的意愿很低。

  寻常百姓,更是不相信泰安通宝这种直百钱的信用,加上官府不强制使用,所以能不碰就不碰。

  总税司开设税署的地方,虽然税关及其管辖的交易市场、市集,承担了泰安通宝的兑换业务,但主动来兑换泰安通宝使用的人,只有商贾,且数量不多。

  当然,在强制执行足陌交易的建康、饶州鄱阳、徐州寒山,泰安通宝和泰安五铢,很快就站稳了脚跟。

  “这都得益于税署对货物流通以及城内交易的绝对控制。”吏员赞叹着,也是自豪,“不认可泰安通宝,就别想做买卖!”

  胡炜点点头,看着眼前繁忙的运渎,若有所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