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六十八章 众怒难犯(2/3)
想到这里,黄姈心中恼怒:你们这商,为了一己私利,不顾百姓死活,恶意哄抬粮价,通通都该杀!

  气归气,而且气也没用。

  黄姈知道这些奸商哄抬物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针对即将在建康实行的新税制(商税)。

  只要要让新税制犯众怒,于是,改革税制一事就不了了之。

  所以,本来平抑物价不归李笠管,但李笠脱不了干系。

  李笠若真的在建康实行新税制,意味着平日里偷税、漏水、逃税乃至抗税的人们利益受损。

  这些人之中,有行商坐贾,有官员,有权贵,有士族高门,有宗室王侯以及皇亲国戚。

  无一例外,都从偷税、漏水、逃税中获取大量利益,甚至以此为生财之道。

  大量物资、商品在这些人的运作下,一文钱商税都不用交,打着各种旗号,堂而皇之进出建康各关津,由此形成的“门路”,养活了不知多少蛀虫。

  正所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李笠要向这些人收税,就和这些人有了杀父之仇。

  那么,这些人各有默契的联合起来,通过哄抬物价以激起民怨,迫使朝廷放弃改革税制,让李笠灰头土脸,其实已经是很客气的了。

  然而粮价不能再这么涨下去,否则会出大事。

  唯一的办法,就是建康官府开粮仓,以低价(相对而言)卖粮,缓和城内粮价上涨势头。

  与此同时,朝廷得从外地调集大量粮食入建康,敞开了卖,以此平抑粮价。

  即短时间内,向建康投入大量粮食,其数量远超奸商手头资金所能购买的数量,让对方无法买入、囤积粮食。

  然后因为粮食大量涌入,粮价自然就会回落到正常水平。

  但是,此次发难的既有建康的坐贾,又有外地行商,朝廷急切之间,无法在外地购买大量粮食运往建康。

  也不能轻易动用各地州郡的存粮,因为各地州郡也得靠库存以防万一。

  而且朝中许多官员作壁上观,乐得见李笠引发众怒,所以对于平抑粮价不上心。

  导致官仓放粮、调粮入建康来平抑粮价的措施迟迟不到位,这进一步刺激了百姓抢购粮食、粮价上涨。

  所以,没有太多权力的李笠,得不到官僚们的配合,无法在短期内调集大量粮食入建康,将奸商们的钱袋“击穿”。

  这段时间,李笠四处奔走,协调调粮入京事宜,成效不大,而支持他改革税制的湘东王,虽然也尽量配合,但收效甚微。

  建康百姓的怨言与日俱增,粮价一直在涨,看不见丝毫放缓的可能。

  黄姈想到这里,心急如焚:对方的攻势,已经没有可能化解了,怎么办

  。。。。。。

  某私第,房间里,几位衣着光鲜的男子正在议论时局,谈的是粮价。

  如今建康城里粮价飞涨,人人愁容满面,但在这里,人人脸上绽放着笑容,仿佛粮价涨得越厉害,他们就越高兴。

  “他还能去哪里调粮没地方调喽!”

  一个胖子笑道,眼睛笑得几乎要眯成一条线:“三吴是不可能的,如今各地商贾都在屯粮,就是不往建康运,他敢如何”

  “两淮,粮食也就自给自足,淮北徐州都要吃掉许多余粮,哪怕今年屯田有收成,也没有可能把太多粮食调来建康。”

  “他真要调,又能调多少我在徐州州廨有朋友,早就把徐州的底摸清楚了,他没多少粮食可以调!”

  其他人听胖子分析“他”的调粮能力,而这个“他”,指的是鼎鼎有名的常胜将军、彭城公李笠。

  “若是从饶州、江州调粮,也不够,饶州那边能拿出来的余粮,诸位也都算过了,不顶用,毕竟如今建康粮价飞涨,饶州调来的粮食再多,也架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