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四十八章 敌人
,想要有所突破,争取更大的上升空间,结果

  所幸,他还有徐州,只要把徐州经营好,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徐州四战之地,四周一片空旷,太平时节倒是作为粮仓的好地方,可到了乱世,这里易攻难守,种田难度急剧增加。

  关于战略地势,有“金角银边草肚皮”的说法,李笠如今以“草肚皮”为根基,种田当然要多费心思。

  且种田是看天吃饭,一有天灾人祸,就容易颗粒无收,白忙一年。

  所以,与其辛辛苦苦种田,不如直接去抢来的划算

  李笠觉得这观点不对,历史证明,一块可以遮风挡雨的稳固根据地,一块能稳定提供大量兵源、税收的根据地,是做大事时十分重要的基础。

  他要在徐州乃至淮北开辟出一块牢固的地盘(根据地),就得耐住性子耕耘,不能成日里想着走捷径。

  要让无数追随者相信,他有能力为大伙,创造一个美好的新家园。

  在这个新家园,农、工、商业蓬勃发展,寻常百姓可以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和家人。

  寒族有上升空间,可以凭借能力在“体制内”向上爬。

  虽然外敌虎视眈眈,但军队有足够的实力,保护这片家园,将虎狼们挡在围栏之外。

  这样的信心,构建起来十分困难,又耗时间,因为等同于白手起家。

  但他有信心,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把徐州建成稳固的根据地,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徐州成为“示范区”。

  让人们知道,他李三郎不是只会打仗的莽夫,而是能治理地方、能把一个烂摊子收拾好的能人。

  至于走捷径,走捷径省下的麻烦,迟早是要加倍奉还的。

  上一个走捷径的人,是高祖萧衍,一年时间,就从一州刺史,摇身一变,变成一国之君。

  结果为了维持烂摊子,萧衍辛辛苦苦裱糊了将近五十年,结果烂摊子还是烂摊子,外表光鲜而已,一捅就破。

  南边是这样,北边呢

  北边,由东魏蜕变成的齐国,国力强劲,却从娘胎里落下毛病,出现了晋阳和邺城两个权力核心。

  天无二日,齐国迟早是要出事的。

  而西边,由西魏蜕变成的周国,虽然国力排在最末,但李笠知道,周国那群关陇勋贵,才是开创新时代的胜利者。

  因为这些人,代表着新的力量,这股力量朝气蓬勃,宛如旭日东升,江南的腐朽士族,河北的桀骜豪族,都不是对手。

  张铤不知道历史,所以并不明白这一点,无法理解他的选择。

  所以,李笠觉得自己如果是游戏主角,那么最大的“关底boss”,不在建康,不在邺城,目前在长安。

  即便他以武力击破关中,又如何这股力量是时代的选择,随时可以重生。

  延续了数百年的体制,已经不能给国家指明出路,具体体现,就是现在的梁国。

  在这种体制下,仅凭明君,无法维持太平盛世,即便统一天下,也是治标不治本,稍有不慎,就是另一个西晋。

  短暂的天下统一之后,又是新一轮的乱世。

  如果他走捷径,当个裱糊匠,无非是重现宋、齐、梁的死循环。

  为了尽快当皇帝,和旧势力妥协,后果就是他的雄心壮志和精力,被腐朽的体制以及士族们所腐蚀和拖累,一起堕落。

  无力对付那个强劲的敌人。

  到了风烛残年之际,如同历史上年迈萧衍无助的看着侯景闯宫,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历史的车轮,向自己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