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七十二章 刀
州待几年会比较合适

  萧纲思索着,李笠此次献刀,确实激起了他的兴致,而李笠在徐州的所作所为,并无不妥之处。

  譬如军备,之前李笠就改进铠甲,制布面甲,此次还把布面甲的使用情况一并汇总、上呈。

  这是很正常的表现,李笠凭借军功起家,关心军备无可厚非,对方如此用心改良军备,可见心思用在正道上了。

  若李笠一门心思在建康钻营关系,用心不正,萧纲认为这才是值得警惕的行为。

  可以看得出,李笠在徐州刺史任上,尽职尽责,萧纲觉得若留李笠在徐州多做几年刺史,极大可能把徐州经营得更好。

  这可能是其他人做不到的。

  萧纲已经看过李笠最近上呈的“经营徐州之新方略”,其上所列措施,看起来前景都很不错,若给李笠时间加以实施,或许

  等过得一两年再说。

  人是会变的,年纪轻轻的李笠,骁勇善战,若在徐州刺史任上待久了,真的很危险。

  也许人不会有那个想法,但只要具备那种实力,就是隐患。

  萧纲就担心将来,将来一旦朝中出事,长期镇守徐州、骁勇善战的李笠,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萧道成。

  但萧纲又觉得,出身微寒的李笠,并无宗族可以仰仗,与出身兰陵萧氏的萧道成不一样。

  李笠在朝中,根本就没什么人脉,结交不了士族,也不可能被士族接纳。

  李笠除了赫赫军功,没有任何依仗,唯一能依仗的,就只能是皇帝的信任。

  这样的人,若长期远离中枢,无法结交朝臣,无法引朝中重臣为奥援,就只能给皇帝做鹰犬。

  其荣辱兴衰,只在皇帝一念之间。

  或者,李笠留在徐州更合适

  作为一把刀,外可抵御强敌,内可震慑淮南,一旦淮南牧守之中有谁敢对建康有所企图,恐怕也只能想想而已,不敢付诸实施。

  因为李三郎在徐州看着他。

  想到这里,萧纲又拔出那把雁翎刀,仔细端详。

  好刀,若只是收着做摆设,太浪费了。

  不如,过得两三年,看看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