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一百一十三章 纸糊的么?(1/3)
鄱阳城郊,一个造纸小作场里,便服出行的李笠正向工匠请教造纸工艺流程,想要搞清楚以造纸的工艺原理。

  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而纸张,是文字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如果能够改良造纸工艺,让纸变得物美价廉,这可是一件泽被后世的大功劳。

  不过李笠没那么大的志向,他研究造纸工艺,是想要以竹为原料造纸,即“竹纸”。

  然后推广“厕纸”、“餐巾纸”,以取代“厕筹”、擦手布。

  厕筹又称厕简、厕辙、厕篦,是方便之后用于清洁的细木条或者竹条,千百年来无论贵贱,都用这玩意。

  而李笠对于这种清洁方式不是很适应,希望能用“厕纸”来取代厕筹。

  这个时代当然有纸,所以李笠在家起居时,只用“厕纸”而不用厕筹,然而所用纸张,便宜的不好用,用贵的纸,好像太浪费了。

  而且,李笠不光自己用,还想要推广“厕纸”、“餐巾纸”,以此扶植起造纸产业,正大光明赚钱。

  但消费得起厕纸的人家,家境必然殷实,对于纸张的品质肯定有很高要求。

  要实现构想,除非改进造纸工艺,能以较低成本大量生产品质不错的“厕纸”、“餐巾纸”,这样的纸制品才会有销路。

  李笠如今是地方官,有时间来实现自己的构想,却因为不懂造纸,只能请教专业人士,先弄清楚目前的造纸工艺,再想办法改进。

  改进的目标,是降低成本,提升品质,若能用寻常可见的竹子为原料造纸,想来能有效降低成本。

  这个时代已经有“竹纸”了,但并不是如今流行的纸制品。

  主流造纸原料是麻、桑皮、藤皮,至于用竹造纸,有地方是这么做的,但不多。

  一脸沧桑的老纸工,絮絮叨叨的说着“竹纸,草民见人做过,但制浆麻烦,还不怎么吸水,不好用,所以做的人少。”

  李笠问“制浆如何麻烦”

  “府君,竹子砍下来,要在塘里浸泡至少三个多月才能泡透,而麻和树皮的浸泡,没那么久。”

  “泡过的竹子,还要削去竹青,然后剁烂,费时费力,沤浆时,要烧更多柴禾,用更多石灰,打浆时更累。”

  “这样啊”李笠琢磨起来。

  江州各地有很多竹子,数百年来,就以竹制品闻名。

  若能够改良造纸工艺,以竹为原料造纸,将竹纸变成“江州名产”,对于发展江州各地经济是很有帮助的。

  产品策略李笠都想好了,先推出“厕纸”、“餐巾纸”,然后推出一般品质的书写、绘画用纸。

  打开销路,再把名号打响,然后技术有偿转让,吸引更多人办造纸作场。

  增加产量和对原材料的需求,带动下游产业发展,形成产业规模,抢占中低端市场份额。

  然后,进行产业升级,推出高品质的书写、绘画用纸,占领高端市场,如此一来,造纸业就会成为鄱阳乃至江州的主力产业。

  以此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吸纳大量闲散劳动力,让更多的穷苦百姓能有机会找到一碗饭吃,至少能养活自己。

  但如果不能实现工艺突破,让竹纸的成本明显下降、品质譬如吸水性大幅提升,这一构想就只能是构想。

  现在看来,以竹为原料造纸的工艺还不成熟,李笠想要改进,却找不到好的办法。

  李笠正和几位工匠请教造纸工艺,有吏员匆匆而来,说公廨有要事,请李笠回去处置。

  “何事如此着急”李笠觉得奇怪,见吏员含糊其辞,不由得心中一动莫非,与战事有关

  郡廨,听事,李笠看着手中文书,有些回不过神,前后两日,相继有坏消息传来郢州夏口失守,随后,敌军顺流而下,又破江州湓城。

  本来夏口失守后,寻阳这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