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十五章 借腹生子(2/3)
简直是无价之宝。

  结果,却被妹夫浑水摸鱼,把这些好马都弄到手,不枉大伙在建康蹲了大半年,而他还专门学了建康话。

  期间各种开支虽然不小,可和这些好马比起来,就不算什么了。

  黄总觉得自己胆大,没什么事不敢做,现在和妹夫比起来,感觉自己还是胆子太小,眼界也小。

  他想着想着,笑意渐浓,不过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所以回到鄱阳后,口风很紧,也没和耶娘以及兄长提起此事。

  和妻妾折腾了几晚,惦记着良驹的黄赶紧来白石村,生怕马儿都飞走了。

  兄妹俩正交谈着,黄看到贾成等人拿来几件玩意给一匹马穿上,他和梁森等人一样,笑得眼睛都眯起来。

  李笠的胆子确实很大,浑水摸鱼的对象,不仅限于乘黄厩的好马,还盯上了东冶的库存。

  黄一行人是骑马走陆路回鄱阳,贾成带人从东冶“拿”的物资,则是走水路,用船运回鄱阳,这些物资当中,就有马铠。

  在战场上,人有铠甲,马也有铠甲。

  东冶制作的马铠,一套有六件:护脸的铁面——面帘,护脖的“鸡颈”,护胸的“当胸”,护身的身甲,护着后腿、臀部的“搭后”,还有作为装饰、竖在后背的“寄生”。

  这一套马铠重量不轻,马儿披上后,宛若铁马,杀气腾腾。

  然后,骑士也全身披挂,人马俱甲,即是“具装甲骑”,在战场上冲起来,势不可挡。

  但这对马的要求很高,毕竟马匹本身要着甲,还得驮着同样着甲的壮汉冲锋陷阵,力气、耐力不够的话可不行。

  也只有眼前这些高头大马,才具备成为“具装甲骑”的能力,那么,妹夫手中有了这种“筹码”,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黄跟着李笠去建康长见识,确实长了不少见识,他知道梁国如今问题重重,迟早要出事,所以,等天下大乱之际

  黄畅想起来:我跟着如此胆大又狡猾的妹夫浑水摸鱼,怕不是要有一场富贵呀!

  。。。。。。

  河畔作场,库房,武祥看着箱子里一根根光滑无瑕疵的桑木棍,又看看眼前许多木箱,惊叹不已:

  寸鲩真厉害,从东冶运回来这么多好玩意!

  这些桑木棍数量有一万根以上,用来制作弓(身),但需要阴干,此前,已经阴干了大半年。

  再阴干三四个月,就可以上弦,成为战弓,弓力在一石至二石之间。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半成品的筋角弓或原材料,以及弩臂、弩身等半成品,只要找来制弓匠,花半年时间,就能做出至少三百张筋角弓、三千张弩。

  “看看这里,这里还有好玩意。”贾成领着武祥到隔壁库房,却见一个个木箱里,装着大量箭镞和防锈的木糠。

  贾成指着这些木箱,夸耀起自己从建康东冶带回来的“货物”。

  “长锥形的破甲箭镞,叶形的箭镞,铲形的射马箭镞,还有鸣镝箭镞,都是东冶所出,刚制成没多久。”

  “还有,这一箱箱的都是雁翎,用来做箭羽的,我听说这都是各地的贡赋,运到东冶制箭,所以多得不计其数,若在鄱阳买,有钱都买不到那么多。”

  “看看,这边装的是箭杆,上好的箭杆,若是在江州地界买,不要说能否买那么多,就说单价,看看,这种品质的箭杆,一支怕不是要一百文。”

  “我们带回二十余万支箭杆,你想想,能省多少钱鱼鳔胶就免了,我们鄱阳不缺鱼鳔。”

  武祥听到这里,惊喜万分,对于李笠的手段佩服不已。

  不过有些担心,因为他已经知道侯景叛军攻入建康了:“那我们把东冶这么多箭镞、箭杆、箭羽运走,官军守台城,会不会缺箭”

  “武郎大可放心,逆贼来得太快,东冶没法把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