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祭天(1/3)
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
大年初一,启笔开玺,文武百官随刘兆去宗庙祭天,以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刘兆早早的沐浴更衣,换上祭祀时才穿的冕服。
冕服也很有讲究,上绣日月星辰以示敬天,纹山为尚德,纹华鸟以尊祖。
百官则身穿华服,以百鸟,百兽为分,文官身穿百鸟服,武将身着百兽服。
大祭司开庙门,以宗庙内长明之火点燃薪火,以示薪火相传绵绵不绝,皇帝焚香祷告,以三牲五畜祭天,五谷五果祭祖,祈求上天眷顾大汉,先祖庇佑江山。
群臣长跪叩首,待刘兆念完祭词,置于火内以呈与上苍,随后齐声唱和:“天佑大汉,江山永固。”
祭祀之后,便是百官朝贺天子,在刘兆的带领下,文武百官往太和殿走去。
走在文官之首的,是年逾花甲的丞相姜仲山,走在他身边的,便是大汉武将第一人李进忠。
姜仲山目视前方,用仅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道,“李将军,我儿姜瑜年前不久被罢官禁足,反观将军,升官得子,双喜临门,可是过了个舒心年吧!只是不知道你那个义子,可能将乌歇再擒一次!”
姜瑜是姜仲山的老来子,难免多些宠溺,他这是将姜瑜被撤职禁足之事,全部怪在李进忠和李克敌身上了。
李进忠冷哼一声,说道,“姜瑜治军不力,御下不严,在京畿重地放跑了匈奴大将乌歇,现如今只是被撤职,已经是陛下仁慈,顾念丞相大人的脸面了。乌歇逃了,陛下很生气,丞相大人还是祈祷克敌能将乌歇抓回来,不然姜瑜的罪过就大了。”
李进忠对姜仲山没有一丝恭敬谦让,陛下说姜仲山带领士族门阀抵制新政的事情,已经让李进忠对这个丞相失去了全部好感。更何况乌歇是匈奴第一悍将,手上不知沾染了多少帝国好男儿的热血,好不容易才将他抓住,若这次真让他逃回匈奴,怕是日后再难擒他。
“呵呵,传闻中智勇双全的镇北将军,没想到竟也会呈口舌之利,老夫且不与你争论,将军好自为之罢。”
李进忠听得这话,一时有些迟疑,姜仲山话里有话,倒像是抓住了什么把柄,要参自己一本。可是自己常年领兵在外,一不与皇子王爷们或是朝中重臣私交过甚,二不曾为祸地方,这姜仲山到底有什么把握能参自己。既想不通,李进忠便抛之脑后,到时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
春节时,全国各地大小官员都要回京朝贺皇帝并陈述职守。
所有官员按官职品级述职完毕,王淮按惯例唱了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姜仲山立刻上前一步:“臣有奏。”
刘兆捣着嘴打了个哈欠,“丞相有何事禀报?”
姜仲山双手持芴,微微躬身低头道:“启奏陛下,这些年匈奴屡屡侵犯我国边境,幸得李将军守我国土不失,边境百姓才得以安居。但年年征战有伤国本,此次李将军杀敌十万退敌百里,臣以为,这仗不必再打下去,陛下可以修书一封与匈奴国主,愿与其互为兄弟之邦,和睦共处永不相犯,这样也可轻徭薄赋,也不用一到发军饷时就与世家大族借钱借粮,赋税收上来,即可充盈国库。”
刘兆眉头微皱半晌不语,连年征战使得国库空虚,每到发放军饷之时,便只能先从各世家大族借钱借粮,待到第二年赋税收上来,再给他们。但凡出钱出粮的人家,视钱粮多寡,可赏赐一个或两个象征荣誉的闲散官职。姜仲山此时提及此事,是何用意?
刘兆还未出声,李进忠也持芴拱手上前一步,“陛下,臣有奏。”
“将军请讲。”
“启禀陛下,臣与匈奴对峙多年,深知匈奴人天性狡诈,绝不能相信一纸合约就能让匈奴俯首称臣。且匈奴人以游牧为生,每到冬天青黄不接时,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大年初一,启笔开玺,文武百官随刘兆去宗庙祭天,以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刘兆早早的沐浴更衣,换上祭祀时才穿的冕服。
冕服也很有讲究,上绣日月星辰以示敬天,纹山为尚德,纹华鸟以尊祖。
百官则身穿华服,以百鸟,百兽为分,文官身穿百鸟服,武将身着百兽服。
大祭司开庙门,以宗庙内长明之火点燃薪火,以示薪火相传绵绵不绝,皇帝焚香祷告,以三牲五畜祭天,五谷五果祭祖,祈求上天眷顾大汉,先祖庇佑江山。
群臣长跪叩首,待刘兆念完祭词,置于火内以呈与上苍,随后齐声唱和:“天佑大汉,江山永固。”
祭祀之后,便是百官朝贺天子,在刘兆的带领下,文武百官往太和殿走去。
走在文官之首的,是年逾花甲的丞相姜仲山,走在他身边的,便是大汉武将第一人李进忠。
姜仲山目视前方,用仅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道,“李将军,我儿姜瑜年前不久被罢官禁足,反观将军,升官得子,双喜临门,可是过了个舒心年吧!只是不知道你那个义子,可能将乌歇再擒一次!”
姜瑜是姜仲山的老来子,难免多些宠溺,他这是将姜瑜被撤职禁足之事,全部怪在李进忠和李克敌身上了。
李进忠冷哼一声,说道,“姜瑜治军不力,御下不严,在京畿重地放跑了匈奴大将乌歇,现如今只是被撤职,已经是陛下仁慈,顾念丞相大人的脸面了。乌歇逃了,陛下很生气,丞相大人还是祈祷克敌能将乌歇抓回来,不然姜瑜的罪过就大了。”
李进忠对姜仲山没有一丝恭敬谦让,陛下说姜仲山带领士族门阀抵制新政的事情,已经让李进忠对这个丞相失去了全部好感。更何况乌歇是匈奴第一悍将,手上不知沾染了多少帝国好男儿的热血,好不容易才将他抓住,若这次真让他逃回匈奴,怕是日后再难擒他。
“呵呵,传闻中智勇双全的镇北将军,没想到竟也会呈口舌之利,老夫且不与你争论,将军好自为之罢。”
李进忠听得这话,一时有些迟疑,姜仲山话里有话,倒像是抓住了什么把柄,要参自己一本。可是自己常年领兵在外,一不与皇子王爷们或是朝中重臣私交过甚,二不曾为祸地方,这姜仲山到底有什么把握能参自己。既想不通,李进忠便抛之脑后,到时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
春节时,全国各地大小官员都要回京朝贺皇帝并陈述职守。
所有官员按官职品级述职完毕,王淮按惯例唱了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姜仲山立刻上前一步:“臣有奏。”
刘兆捣着嘴打了个哈欠,“丞相有何事禀报?”
姜仲山双手持芴,微微躬身低头道:“启奏陛下,这些年匈奴屡屡侵犯我国边境,幸得李将军守我国土不失,边境百姓才得以安居。但年年征战有伤国本,此次李将军杀敌十万退敌百里,臣以为,这仗不必再打下去,陛下可以修书一封与匈奴国主,愿与其互为兄弟之邦,和睦共处永不相犯,这样也可轻徭薄赋,也不用一到发军饷时就与世家大族借钱借粮,赋税收上来,即可充盈国库。”
刘兆眉头微皱半晌不语,连年征战使得国库空虚,每到发放军饷之时,便只能先从各世家大族借钱借粮,待到第二年赋税收上来,再给他们。但凡出钱出粮的人家,视钱粮多寡,可赏赐一个或两个象征荣誉的闲散官职。姜仲山此时提及此事,是何用意?
刘兆还未出声,李进忠也持芴拱手上前一步,“陛下,臣有奏。”
“将军请讲。”
“启禀陛下,臣与匈奴对峙多年,深知匈奴人天性狡诈,绝不能相信一纸合约就能让匈奴俯首称臣。且匈奴人以游牧为生,每到冬天青黄不接时,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