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藏头诗(2/3)
真是见了鬼了,老子给张明德查案的时候你没看见,唯一一次反面事例被你听个正着。
芸娘的脸上染上了两朵红晕,有些羞涩的低下头去,啐道:“休要胡说,有你这么跟长辈说话的吗?”话虽如此,但她的内心还是有一丝被夸赞美貌的欣喜。
“你怎么说也是我的小娘,我能卖掉自己的娘吗?”
“宁哥儿,奴家知道你是为我好,不想看着我命丧黄泉。但是我实在是一天也不想活着,忍受着无时无刻不间歇的内疚和煎熬,具体的隐情我无法告诉你。”芸娘的脸色一下子黯淡下去,就像一朵枯萎的鲜花。
晏宁明白了,芸娘怀疑是解晖为了她而杀害了张明德,等于是她间接害死了郎君。
看着芸娘痛不欲生的样子,晏宁很想告诉她真相,可现在案情复杂,实不宜走漏消息。
可是如果不告诉她,难保她不会轻生。
“芸娘,得罪了。”
晏宁不由分说,粗鲁的拽着芸娘的胳膊进了屋子,丝毫不顾及她的叫喊。紧接着一把将其按倒在椅子上,眼角余光瞥见桌上一块布料,抓过来三两下撕成布条。
然后熟练的把芸娘的手脚和椅子牢牢的绑在了一起,忙完这一切,晏宁不敢看芸娘的眼睛,低头说道:“我没法子了,总之你是绝不能死的。你再好好想想,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放了你。”
芸娘闭着眼睛不说话,好像是无声的抗议。
晏宁扭头喝道:“别偷看了,滚进来。”
刘三刀讪笑着挪了进来:“宁哥儿有何吩咐?”
“以后你每天喂她吃饭,如果她不肯吃的话,你就扒她一件衣服。”
......
窦府大厅,灯火明亮,温暖如春。
窦仪坐在上首,穿着一件便服,放下了手里的一卷论语,望着下方的七名弟子,捋须微笑。
原本只有六名弟子,现在多了一位。第七位弟子也是窦仪最关心的,体谅他入门晚,特意安排让他坐在最前面。
刚刚讲了一遍公治长卷上的部分经义,一般这个时候,窦仪会向弟子们提问,检验学业。
今天是晏宁第一天上课,窦仪知道他诗赋不错,却不知他的经义如何。
张宁已经十五岁,是这七人中年纪最大的,已经可以参加贡举。听说他父亲刚去世,家中生活困难,更需要早日入仕。
晏宁注意到了窦仪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心底发虚,他以前上课最怕的就是老师提问。
原主晏宁虽然也囫囵读过一些儒家经典,但是不求甚解,是个半吊子读书人。
“张宁,我问你,‘三思而后行’,何解?”
一听是这个问题,晏宁一颗心放进了肚子,没有一点难度,简单极了。
晏宁从从容容站起身来,自信一笑,直视着窦仪鼓励的目光,朗声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多思考,再三确认,尽量考虑周全。”
窦仪的脸色阴沉了下来,晏宁疑惑,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哈哈,张七跟我一样笨!”坐在后桌的韩庆雄捧腹大笑,也就是昨天被打窦仪打晕的那个少年。
窦仪内心的失望之情难以言述,一指李沆:“你说。”
李沆目不斜视,站起身吐字清晰:“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的意思是,事情考虑的太多反而会使自己迷惑,考虑两次就够了。”
一种深深的羞耻感涌上心头,晏宁的脸红的像煮熟的螃蟹,他不敢去看窦仪失望的眼神,低头坐下。
这就是抄诗的代价,早晚露出马脚,晏宁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暴露在阳光下的老鼠。
就听到李沆接着说道:“张七之前说的其实也没有错,三思而后行这句话早已被世人熟知,意思也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芸娘的脸上染上了两朵红晕,有些羞涩的低下头去,啐道:“休要胡说,有你这么跟长辈说话的吗?”话虽如此,但她的内心还是有一丝被夸赞美貌的欣喜。
“你怎么说也是我的小娘,我能卖掉自己的娘吗?”
“宁哥儿,奴家知道你是为我好,不想看着我命丧黄泉。但是我实在是一天也不想活着,忍受着无时无刻不间歇的内疚和煎熬,具体的隐情我无法告诉你。”芸娘的脸色一下子黯淡下去,就像一朵枯萎的鲜花。
晏宁明白了,芸娘怀疑是解晖为了她而杀害了张明德,等于是她间接害死了郎君。
看着芸娘痛不欲生的样子,晏宁很想告诉她真相,可现在案情复杂,实不宜走漏消息。
可是如果不告诉她,难保她不会轻生。
“芸娘,得罪了。”
晏宁不由分说,粗鲁的拽着芸娘的胳膊进了屋子,丝毫不顾及她的叫喊。紧接着一把将其按倒在椅子上,眼角余光瞥见桌上一块布料,抓过来三两下撕成布条。
然后熟练的把芸娘的手脚和椅子牢牢的绑在了一起,忙完这一切,晏宁不敢看芸娘的眼睛,低头说道:“我没法子了,总之你是绝不能死的。你再好好想想,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放了你。”
芸娘闭着眼睛不说话,好像是无声的抗议。
晏宁扭头喝道:“别偷看了,滚进来。”
刘三刀讪笑着挪了进来:“宁哥儿有何吩咐?”
“以后你每天喂她吃饭,如果她不肯吃的话,你就扒她一件衣服。”
......
窦府大厅,灯火明亮,温暖如春。
窦仪坐在上首,穿着一件便服,放下了手里的一卷论语,望着下方的七名弟子,捋须微笑。
原本只有六名弟子,现在多了一位。第七位弟子也是窦仪最关心的,体谅他入门晚,特意安排让他坐在最前面。
刚刚讲了一遍公治长卷上的部分经义,一般这个时候,窦仪会向弟子们提问,检验学业。
今天是晏宁第一天上课,窦仪知道他诗赋不错,却不知他的经义如何。
张宁已经十五岁,是这七人中年纪最大的,已经可以参加贡举。听说他父亲刚去世,家中生活困难,更需要早日入仕。
晏宁注意到了窦仪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心底发虚,他以前上课最怕的就是老师提问。
原主晏宁虽然也囫囵读过一些儒家经典,但是不求甚解,是个半吊子读书人。
“张宁,我问你,‘三思而后行’,何解?”
一听是这个问题,晏宁一颗心放进了肚子,没有一点难度,简单极了。
晏宁从从容容站起身来,自信一笑,直视着窦仪鼓励的目光,朗声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多思考,再三确认,尽量考虑周全。”
窦仪的脸色阴沉了下来,晏宁疑惑,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哈哈,张七跟我一样笨!”坐在后桌的韩庆雄捧腹大笑,也就是昨天被打窦仪打晕的那个少年。
窦仪内心的失望之情难以言述,一指李沆:“你说。”
李沆目不斜视,站起身吐字清晰:“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的意思是,事情考虑的太多反而会使自己迷惑,考虑两次就够了。”
一种深深的羞耻感涌上心头,晏宁的脸红的像煮熟的螃蟹,他不敢去看窦仪失望的眼神,低头坐下。
这就是抄诗的代价,早晚露出马脚,晏宁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暴露在阳光下的老鼠。
就听到李沆接着说道:“张七之前说的其实也没有错,三思而后行这句话早已被世人熟知,意思也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