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神将皇甫嵩上—大兵未出而立不世之功
有听从,反而收捕并处死曹鸾。接着,灵帝又下诏书,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

  曹鸾是曹操家族的,也就是大宦官曹节的族人。其本身即使不算宦官一党,也不能算士大夫一党,算是一个比较中立的人物。估计曹鸾自己都没想到灵帝这么狠,宦官这么狠,非要弄死他。

  有了曹鸾前车之鉴,皇甫嵩表态解除党锢的危险程度,可就非同寻常了,不仅把个人生命和政治前途为抵押,还或许会将家族陷进去!

  然而,灵帝却考虑了。

  现在估计,灵帝考虑的原因有主要五点。

  一是皇甫嵩第一次政治表态站在灵帝一边,并且对宦官不仇视,宦官当然也不仇视皇甫嵩。

  二是皇上问计于中常侍吕强,对曰:“党锢久积,人情怨愤,若不赦宥,轻与张角合谋,为变滋大,悔之无救。今请先诛左右贪浊者,大赦党人,料简刺史、二千石能否,则盗无不平矣。”

  三是帝惧而从之,面对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宦官怕了,皇帝也怕了。

  四是皇帝的老师杨赐应该也这么说过。“黄巾贼起,赐被召会议诣省,切谏忤旨,因以寇贼免。”杨赐不仅是灵帝的老师,还有拥立之功,也能被免!

  五是皇帝担心军队不听指挥。皇甫嵩本人是关西人的代表,太尉杨赐也是关西人代表,不同的是皇甫嵩是军方代表,杨赐是士大夫代表。即使半个关东都被黄巾席卷了,只要有军队和关西士大夫支持,皇帝都不怕。可这次皇帝真的怕了,前面关西人太尉段颎,被关东士大夫搞死了,之后董卓等段颎的部下,就不那么听指挥了。这次要是皇甫嵩再不听指挥,灵帝怕真的指挥不动关西的部队,即使听从了命令,很有可能也不会奋力杀敌。所以灵帝“惧之”。

  那么多中常侍,比吕强更加亲近灵帝的多了去,难道灵帝不会问张让、赵忠,一定要听吕强的

  所以,在问吕强之前,灵帝其实早已动摇了,解除党锢的关键在皇甫嵩,而不是吕强。

  皇甫嵩和杨赐在解除党锢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