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海州平乱(一)(2/3)
看向他,低声说道:“海州有情况。”两人互相对视一眼,瘦猴轻轻叫醒眯困的同伴,众人业纷纷竖起耳朵倾听。
两刻钟后,海州城中有黑烟燃起。城门外大道上,一队队士卒虽然甲胄不整,但人人手提腰刀,正急急忙忙向城门跑去。
山丘上,骑兵们看到眼前一幕,纷纷联想起兵变一词,脸色先是一变,然后一喜。林二牛立即从怀中掏出信纸和木炭条,趴在瘦猴背上简单写就情况后交给两名骑兵,命他二人一人两马,飞速赶回报信。其余人继续在此监视。
…………………………
八月三日晚上,徐景迁与楚州军将领虚与委蛇后,实在按捺不住对海州的担忧,借故离开宴席,找来朱匡业、韩熙载、柴克宏等人商量,第二天北上前往涟水。说是商议,但徐景迁态度却十分坚决。
韩熙载、柴克宏身为下属不好第一时间反驳,都把目光看向朱匡业。朱匡业感受到压力,搔了搔头,憨厚一笑,说道:“衙内,咱们此行可是说好到楚州拉练的。怎么刚到地方您就更改计划。涟水地处淮北,深入唐境,如此冒险,恐为不妥。就是太尉处也不好交代。”
“诶,家父早已默许。实不相瞒,据可靠情报,海州最近不太平,极有可能发生变故。所以我们此次拉练,暗地里还背负着对海州见机行事的重任。楚州距离海州近三百里,若事发突然,简直鞭长莫及。涟水地处淮北,距离海州不到二百里。海州真若有事,我们还能早一步做出反应。”
虽然大家都知道,太尉默许的话是徐景迁满嘴胡扯,但见他一脸认真说出防备海州变故的话,却也都陷入深思。如果海州真的有变,处在涟水显然比在楚州能更快做出反应。况且,涟水制置使王岩麾下还有五千精兵,也是一个不小的助力。
想了一会,韩熙载目不转睛地看着徐景迁,郑重问道:“仲登,海州有变之事可当真。”
“千真万确。我绝不会在这种事上开玩笑。”
韩熙载闻言,立即问了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只有不到五千士卒,加上涟水王岩也不到一万。兵力是否足以应对海州变故”
徐景迁猜测海州若生变,必然是突然作乱,不会提前与北朝联络。再者李嗣源一大把年纪,没有几年活头,想必不会随便与吴国开战。他至少有九成把握只需对付海州城那五千军额的士卒。
因此,颇为自信点点头,说道:“伪唐大军若是早有异动,定然瞒不过我吴国探马耳目,我们早就得到消息了。而武宁镇距离海州四百余里,海州有变仓促之间来不及伸手。衙内亲军训练成绩,叔言也看在眼中,足以一卒当三卒。再有王岩锐卒从旁辅助,不必忧虑。”
“明日我们午时就出发。今晚还需叔言费心,去与楚州官员交涉,让他们提前准备好渡船和补给。我和匡业、克宏再好好谋划一番如何应对。”
八月四日午时,从军中挑选好的探马第一批渡河后,就迅速一人两马前往海州城外打探消息。一直到天擦黑,五千人马这才全部渡河完毕。
八月五日申时,徐景迁带着一行人来到涟水,与提前得到消息的王岩汇合后,进入军营休息。
八月六日辰时,两名风尘仆仆的骑兵,强支着红肿的双眼来到涟水大营,验过令牌后,带到徐景迁面前。徐景迁见状,心中暗道,“决定命运的一刻终于来了!”脸上却不露丝毫痕迹,沉着问道:“海州发生了何事”
当先一名骑兵当即从怀中掏出信纸递给徐景迁,然后抿抿焦干的嘴唇,用沙哑的嗓音回道:“卑职来时,海州城中有黑烟冒起,又有数营士卒开往海州。”
徐景迁这是快速扫完信纸,递给王岩。然后和声让人带这两名骑兵下去休息。
王岩默默看完信纸,将它递还给徐景迁,拱手说道:“果不出太尉和衙内所料。海州城出现了乱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两刻钟后,海州城中有黑烟燃起。城门外大道上,一队队士卒虽然甲胄不整,但人人手提腰刀,正急急忙忙向城门跑去。
山丘上,骑兵们看到眼前一幕,纷纷联想起兵变一词,脸色先是一变,然后一喜。林二牛立即从怀中掏出信纸和木炭条,趴在瘦猴背上简单写就情况后交给两名骑兵,命他二人一人两马,飞速赶回报信。其余人继续在此监视。
…………………………
八月三日晚上,徐景迁与楚州军将领虚与委蛇后,实在按捺不住对海州的担忧,借故离开宴席,找来朱匡业、韩熙载、柴克宏等人商量,第二天北上前往涟水。说是商议,但徐景迁态度却十分坚决。
韩熙载、柴克宏身为下属不好第一时间反驳,都把目光看向朱匡业。朱匡业感受到压力,搔了搔头,憨厚一笑,说道:“衙内,咱们此行可是说好到楚州拉练的。怎么刚到地方您就更改计划。涟水地处淮北,深入唐境,如此冒险,恐为不妥。就是太尉处也不好交代。”
“诶,家父早已默许。实不相瞒,据可靠情报,海州最近不太平,极有可能发生变故。所以我们此次拉练,暗地里还背负着对海州见机行事的重任。楚州距离海州近三百里,若事发突然,简直鞭长莫及。涟水地处淮北,距离海州不到二百里。海州真若有事,我们还能早一步做出反应。”
虽然大家都知道,太尉默许的话是徐景迁满嘴胡扯,但见他一脸认真说出防备海州变故的话,却也都陷入深思。如果海州真的有变,处在涟水显然比在楚州能更快做出反应。况且,涟水制置使王岩麾下还有五千精兵,也是一个不小的助力。
想了一会,韩熙载目不转睛地看着徐景迁,郑重问道:“仲登,海州有变之事可当真。”
“千真万确。我绝不会在这种事上开玩笑。”
韩熙载闻言,立即问了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只有不到五千士卒,加上涟水王岩也不到一万。兵力是否足以应对海州变故”
徐景迁猜测海州若生变,必然是突然作乱,不会提前与北朝联络。再者李嗣源一大把年纪,没有几年活头,想必不会随便与吴国开战。他至少有九成把握只需对付海州城那五千军额的士卒。
因此,颇为自信点点头,说道:“伪唐大军若是早有异动,定然瞒不过我吴国探马耳目,我们早就得到消息了。而武宁镇距离海州四百余里,海州有变仓促之间来不及伸手。衙内亲军训练成绩,叔言也看在眼中,足以一卒当三卒。再有王岩锐卒从旁辅助,不必忧虑。”
“明日我们午时就出发。今晚还需叔言费心,去与楚州官员交涉,让他们提前准备好渡船和补给。我和匡业、克宏再好好谋划一番如何应对。”
八月四日午时,从军中挑选好的探马第一批渡河后,就迅速一人两马前往海州城外打探消息。一直到天擦黑,五千人马这才全部渡河完毕。
八月五日申时,徐景迁带着一行人来到涟水,与提前得到消息的王岩汇合后,进入军营休息。
八月六日辰时,两名风尘仆仆的骑兵,强支着红肿的双眼来到涟水大营,验过令牌后,带到徐景迁面前。徐景迁见状,心中暗道,“决定命运的一刻终于来了!”脸上却不露丝毫痕迹,沉着问道:“海州发生了何事”
当先一名骑兵当即从怀中掏出信纸递给徐景迁,然后抿抿焦干的嘴唇,用沙哑的嗓音回道:“卑职来时,海州城中有黑烟冒起,又有数营士卒开往海州。”
徐景迁这是快速扫完信纸,递给王岩。然后和声让人带这两名骑兵下去休息。
王岩默默看完信纸,将它递还给徐景迁,拱手说道:“果不出太尉和衙内所料。海州城出现了乱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