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224:怂包,软蛋(1/3)
秦军守住了两座渭桥,并没有真正的掐死宋军的归路,但逼着宋军撤军已成事实,因为咸阳城小,难守,而主要的补给线一断,也就只有撤军一途。

  不过宋军若是走东渭河,又或者北上耀州,如此一来,长安成了孤城不说,十万大军等于被秦军撵着跑,且走渭水北岸,路况十分艰难。

  或许有人会问,这一带都是平原,有何难走的

  却不知渭河北岸看上去都是平原,但一路向东,却有泾水、南白渠、冶谷河、清谷水等河流的阻隔,除非弃了辎重,否则,再小的河流都是险关。

  秦军的战略规划贯彻的很彻底,仗打到现在了,还是“缠、磨、耗、拖”四字诀,用最小的代价赢取最大的胜利。

  “只能先撤,如今天时、地利皆失,军中又颇多怨言起,不能再呆在这里了,韩将军,你意下如何”

  “事到如今,只能……撤了,不过,王将军,我方从东渭桥过来,也就多绕半天的路程,这条路线可不可行”

  王全斌轻抚剑柄,摇头道“此路,眼下秦军力所不逮是一方面,但只要我们走这条路,敌必分兵两路,一路于泾水河畔尾击,一路快速前进到东渭桥南进行阻击,如此,我军将进退两难,要知道,南岸足有敌军二万多人,若是东渭桥能抢攻过去,这西渭桥早夺回了。”

  韩重斌心有不甘,但沉吟半晌,也只能接受事实“如此说来,只能北上耀州”

  “只能如此。”

  “可失了京兆府……”

  “如今这局面,我们耗不起,官家也是知道的,只能先保存实力,重整旗鼓,待来年春暖花开,再一雪前耻。”

  韩重赟揉揉充满血丝的眼睛,放下手时又重重的一拍椅子扶手,恨恨的道“可恨那曹翰阴险狡诈,毫无担当,兵退,却不入城,要是有他那近万百战之兵,长安城……长安城,某何至于将兵权委于小将呼延赞之手,唉……”

  杨信浓眉一扬,眼眸中精光一闪而没。

  王全斌与韩重赟皆满腹心思,未曾发觉,田重进却发现了,不满的道“杨将军,都事到临头了,还讷讷什么言”

  王全斌笑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杨将军,这里不是朝堂,室内就我们四人,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杨信,大约是终宋一朝,最为谨慎的将军没有之一。

  历史上,很多人把他与杨业之父杨弘信搞混,其实他比杨业大不了几岁,但却长期高居殿前司都虞侯、都指挥使之显职,执掌宋廷禁军整整十五年,深受宋氏兄弟的信任,终宋一朝,再无第二人。

  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装哑巴装了整整十二年。

  实在是排其前面的老资格下场都不好,他本拟用这招来作退身之阶的,结果更受皇帝信任,一直掌着殿前司最高军权,临死前憋不住了,才开始讲话。

  史记“信虽喑疾而质实自将,善待士卒,指顾申儆,动有纪律,故见信任,而终始无疑焉……信未死前一日,喑疾忽愈,上闻而骇之,遽幸其第。信自言遭遇两朝,恩宠隆厚,叙谢感慨,涕泗横集……”

  如今却因为历史走了岔道,他还没到装哑的时候,不过其本性就是讷言谨慎,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说话的,想了想笑道“只是某个人猜测,某在想,或许那曹将军心中已有谋划,其退兵灞上,不可能明天一早便走人,若某没猜错的话,其一为守桥兼休整,二来,也是为了接应我军过河。”

  “你是说……”

  “军中同僚,需要信任。”

  “……”

  短暂的沉默,尴尬而沉重。

  曹翰阴鸷孤僻,桀傲不驯,兼之本次出征,他本就单独一路,除了官家,谁也指挥不动他,起码韩重赟就不行,除非以他为尊。

  但那也是不可能的。

  田杨二人看着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