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二百零六章 一化为三 君子之约(2/3)
“一生三,三生九……此界第一道勃发的新生之力,当能助其渐渐吞噬荒墟,将武域扩充至原先的三倍大小。”

  “非止地域大了三倍;道则所限,成立之数,亦大了三倍。”

  少年望了姜敏仪一眼,欣然道“吾略观六氏执掌内外龙符诸弟子,良莠自明。你是承载整个武域气运之人,自然占得一个名位;今懒席氏,亦是不世出的人杰,资质根基胜我当年。他虽气运有缺、败于你手,亦当占了一个名位;丰仑山城氏,看似资质逊于你二人,但却有厚积薄发、守拙藏机之气象,亦能占据一个名位。”

  归无咎闻言恍然。

  这真武之域的器量,如今只容得一位道境大能。

  如今经由开辟衍生之大象,下一世代中,当一演为三。

  在元尊眼中,已有姜敏仪、席乐荣、山城弘三人,有望立下道境之基。员额既足,所以自己虽在真幻间中久久未出,但在他心中,亦不过是一个辅佐姜敏仪成功的“善因”;本身道行潜力,未必足道。

  直到归无咎回返、亲见归无咎之气度,元尊才知所见已谬。

  说到此处,元尊缓缓言道“原来……是异域英杰,偶得了武道机缘,冥冥中成了嬗变之因。”

  归无咎微微抬头,心中暗奇。

  自入武域之后,上至日曜武君,下至席乐荣这等人杰。人人皆是以“武域”为一界之全体。不知是心神有蔽,还是真的知见有缺如今这位元尊大人,是第一个对于武域拘于一隅有着清楚认知的人;也是第一个辨认出他异域修士身份的人。

  闻所未闻的“外人”参与武道中至高无上的密会。

  若是见识不足之人,未免会大惊小怪。

  但以元尊之智,却自然能够看清。能突破种种遮蔽,做成此事,是双方互为机缘,因果相循,妙不可言。

  所以归无咎也不必费心解释什么。

  归无咎笑言道“姜敏仪与席乐荣,皆为不世人杰,也就罢了;不想元尊大人竟将山城弘道友凑了上去,足三人之数。须知到了最后关头,在下与姜道友皆未出境。或许是在下夺了那功果,也未可知。”

  “看来元尊大人对我这外人,信心并不甚足。”

  少年长笑道“若早知你是异域修士,自不会是如此评价。”

  “至于为何笃定胜者是元康氏——”

  少年反手向天虚托,掌心之中蓦然多出一物。

  一方浅碧色的大印。

  寻常所谓“大印”者,亦不过是三五寸见方,已足够称一个“大”字。而少年掌心之中所持,却是一方真正的“大印”。

  此物足有半人多高,上碧而下白。虽然形貌甚是古朴,亦无多余繁缛雕饰。但那一道非古非今、非显非晦的奇特意蕴,杳然超拔于三界之外。

  迄今为止,归无咎所见之上乘真宝实为数不少。但此时心中一数,论气象之幽玄能够稳压此物一头的,除却作为此身机缘之元始的无名墨珠,便也再无他物了。

  想不到武道虽然式微,尚有如此层次的宝物存在。

  归无咎念头一转,想起武域之中的传说,脱口而出道“武仙印”

  少年欣然颔首。

  此物甫一出现,姜敏仪右手小指,却情不自禁的微微一跳。

  这动作虽然细微,但归无咎亦敏锐捕捉到。

  归无咎、姜敏仪二人不约而同地一搜寻。却见这方大印,在其温润纯粹的外表之下,俨然是一方极空灵的小天地,宛若一副画卷,只是甚为立体而已。

  此时,在这“画卷”中不经意的角落,一只白色小虎活灵活现,俨然将仙印当做自家宅室。

  这小虎不过巴掌大小,时而随意翻滚,时而迷迷瞪瞪,卧倒便睡;时而仰首张口,顾盼自雄。论形神之间的写意生动,可谓透入骨髓。就算拿归无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