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五四、平生之志(2/3)
“我仍然会继续追寻,我发现此前我寻错了方向,我想要知道的,不过是自己身世,至于温舒之死前后是不是有什么秘密,对我来说是节外生枝。”赵和笑了起来“我好不容易活到现在,我会继续活下去。”

  萧由背着手在门前踱了几步,好一会儿之后,他看着赵和“你走之前,去见一见俞龙。”

  赵和愣了一下。

  “若他能够直接问御史大夫,或许你身世之谜能够得解。”萧由抬头望了望天色“十五年前,惑星之乱时,晁冲之还没有担任御史大夫,那时他的职司是博士祭酒。”

  说完之后,萧由没有再说什么,匆匆离开了。

  赵和在他的门前没有犹豫多久。

  他是一个相当果决的人,既然决定了,那就去做。

  因此他依萧由之语,赶往国子监。

  那日他与陈殇一起翻过国子监的围墙,可谓熟门熟路。不过今日翻墙之后,就没有被人围住了。

  国子监给赵和最深的印象,是其正大门后的那块巨大石碑,上面用朱砂写的“忠”字,每年都会在正月初一时重描过一次。

  其次就是国子监满园的树木。

  这些参天古树,有不少甚至是二世圣皇帝和三世仁皇帝所手植,至今已有近一百五十年以上的历史。

  今日国子监中很安静,赵和转了一圈,在外没有看到人。他不敢去学监,因此便在一座亭子之中稍歇,希望能看到一个国子监的学生,然后请他去找俞龙。

  这座亭子位于一处池塘之上,赵和等得无聊,看到池塘边有块石头隐约有字迹。他抹开遮挡字迹的苔藓,发现上面写的是“于静处读书、于闹中明心”。

  这话赵和并不陌生,那位在铜宫中教他读书的郦伏生老先生,常常对他说这句话。

  望着这字许久,赵和微微叹了口气。

  那些老先生们终究都故去了,他只有自己一个人哪怕有萧由这位师兄,可是他很清楚,师兄毕竟是隔着一层,对他不可能和那些老先生们对他一样。

  唯有在王道王夫子身上,赵和感觉到与老夫子们相似的地方。

  他在亭中等了许久,终于看到一位仆役,忙过去问话,才知道今日国子监休沐,大多数老师学生都离开了,故此没有什么人影。

  听说他要找俞龙,那位仆役倒是热情,带他到了俞龙住处,还替他叫门。

  不一会儿,俞龙出现在赵和面前。

  看到赵和过来,俞龙脸上闪过一丝异样,然后将他让进自己的屋中。

  国子监里的环境虽好,但住宿条件也就那样,俞龙这里也不例外。虽然被他收拾得很是干净,可仍然少不得一些霉斑污痕,四壁隐隐都漏着风。

  大冬天住在这里,也就是国子监诸生年轻,否则身子骨都受不了。

  “我这是最北之处,正当风口,所以冬日里我这里最冷,你喝口热汤,免得冻着。”俞龙亲历亲为,替赵和端上一碗热水,水中还被他放了不知是什么香料,带着股淡淡的香味。

  “俞大哥为何不换一间不那么透风的”赵和问道。

  “我特意挑的这间,阿和,我的志向,是三十五岁之时能够随大军出塞,西涉流沙,北逐穷漠,扬我秦威,使胡戎不敢窥望阴山之南。”俞龙微微一笑“但我又是江南之人,必须提前适应北方的寒气,到时才不至于因为怕冷而中途放弃。”

  赵和还是第一次听人的志向,心中不免有些新奇“俞大哥的志向是在塞外扬威,那陈横之、戚王佐和李硕夫他们呢”

  “陈殇的志向是于万里之外取边功而复侯,戚虎则是督一军镇抚边郡,而李果么,合我与陈殇之志,他希望能够领一军过杭爱山,破犬戎汗庭后还而封侯,这也是他们李家几代人的夙愿。”

  赵和有些理解,为何陈殇他们性格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