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王守仁的思想(3/4)
想是不是有了变化,是不是产生了一些新的东西?
听到朱厚照的话,王守仁脸上的表情就严肃了起来。
事实上,王守仁的心里面除了严肃之外,多少还有一些忐忑。因为他的确是有想法,对理学也的确很不满,可是他也不知道该不该说。
看到朱厚照用殷切的目光看着自己,王守仁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士为知己者死。
太子殿下对自己如此恩重,从入仕途开始,自己就已经被太子殿下带在身边。
太子殿下对自己信任有加,同时对自己多加培养,这就是以国士待自己。
君已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想到这里,王守仁也就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直接开口说道:“回太子殿下,臣的确实有些想法。可是有一些大逆不道,臣不知道该不该讲。如果臣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太子殿下恕罪。”
听到王守仁的这句话之后,朱厚照反而来了兴趣。
如果他说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才会让朱厚照失望。现在他有了想法,这也是朱厚照希望看到的。
于是朱厚照连忙开口说道:“没有关系,尽管说。无论你说什么,本宫都不会怪你。”
“臣谢太子殿下。”王守仁连忙恭敬的说道。
略微沉吟了片刻,王守仁这才说道:“太子殿下曾经教导过臣,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局限于一家之言。于是臣这些年就看了不少书,加上臣这些年在西北,在草原,也算是有一些感悟。”
“可是感悟越来越多,臣却觉得心里面越来越迷糊。与以往所学相互比较,又在书海之中不断的寻找,可是却没有让臣找到解决的办法。”
“偶然的一次机会,臣看到了一本书,反而让臣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想法。”
听到王守仁的这句话,朱厚照顿时就来了兴趣,然后连忙问他:“是什么书?”
王守仁不敢隐瞒,连忙说道:“回太子殿下,是荀子。”
“当时臣心中迷惑,无法解答,于是开始翻找各种书籍。在看到荀子的时候,似乎心中的疑惑就被解开了。”
“臣年少之时,曾经格过竹子,虽然坚持了七天七夜,但是却并没有什么感悟,甚至还把自己给弄病了。”
“臣一度曾经怀疑过,是不是因为臣的天赋不够。于是臣开始越发精研学问,也考上了进士,后来也与很多读书人一起探讨过,但是终究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也没有人能够为臣解答心中的疑惑。”
“可是在看到荀子的时候,臣反而有了感悟。”说完这句话之后,王守仁就没有再开口了。
他在等朱厚照,因为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上了,他需要朱厚照让他继续说。
因为接下来的话就有一些不合常理了,甚至现在说的话也不被主流所接受了。
原因也很简单,现在的文人信奉的是孔孟,甚是孟子更重要一些,反而荀子没有人信奉,甚至已经快被视为异端了。
这件事情朱厚照也知道,现在主流的思想绝对不是荀子,甚至对荀子排斥的非常多。
当然,这种情况是出现在宋朝以后。在宋朝以前,更多的是推崇荀子,反而孟子的思想没有被主流所接受。
一直到了宋朝,孟子才逐渐成为主流。
至于开端,那就是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
朱熹还写了一本四书集注,成为了现在科学的考题,可见其中的地位。
宋神宗熙宁四年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
元丰六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
以后《孟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听到朱厚照的话,王守仁脸上的表情就严肃了起来。
事实上,王守仁的心里面除了严肃之外,多少还有一些忐忑。因为他的确是有想法,对理学也的确很不满,可是他也不知道该不该说。
看到朱厚照用殷切的目光看着自己,王守仁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士为知己者死。
太子殿下对自己如此恩重,从入仕途开始,自己就已经被太子殿下带在身边。
太子殿下对自己信任有加,同时对自己多加培养,这就是以国士待自己。
君已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想到这里,王守仁也就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直接开口说道:“回太子殿下,臣的确实有些想法。可是有一些大逆不道,臣不知道该不该讲。如果臣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太子殿下恕罪。”
听到王守仁的这句话之后,朱厚照反而来了兴趣。
如果他说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才会让朱厚照失望。现在他有了想法,这也是朱厚照希望看到的。
于是朱厚照连忙开口说道:“没有关系,尽管说。无论你说什么,本宫都不会怪你。”
“臣谢太子殿下。”王守仁连忙恭敬的说道。
略微沉吟了片刻,王守仁这才说道:“太子殿下曾经教导过臣,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局限于一家之言。于是臣这些年就看了不少书,加上臣这些年在西北,在草原,也算是有一些感悟。”
“可是感悟越来越多,臣却觉得心里面越来越迷糊。与以往所学相互比较,又在书海之中不断的寻找,可是却没有让臣找到解决的办法。”
“偶然的一次机会,臣看到了一本书,反而让臣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想法。”
听到王守仁的这句话,朱厚照顿时就来了兴趣,然后连忙问他:“是什么书?”
王守仁不敢隐瞒,连忙说道:“回太子殿下,是荀子。”
“当时臣心中迷惑,无法解答,于是开始翻找各种书籍。在看到荀子的时候,似乎心中的疑惑就被解开了。”
“臣年少之时,曾经格过竹子,虽然坚持了七天七夜,但是却并没有什么感悟,甚至还把自己给弄病了。”
“臣一度曾经怀疑过,是不是因为臣的天赋不够。于是臣开始越发精研学问,也考上了进士,后来也与很多读书人一起探讨过,但是终究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也没有人能够为臣解答心中的疑惑。”
“可是在看到荀子的时候,臣反而有了感悟。”说完这句话之后,王守仁就没有再开口了。
他在等朱厚照,因为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上了,他需要朱厚照让他继续说。
因为接下来的话就有一些不合常理了,甚至现在说的话也不被主流所接受了。
原因也很简单,现在的文人信奉的是孔孟,甚是孟子更重要一些,反而荀子没有人信奉,甚至已经快被视为异端了。
这件事情朱厚照也知道,现在主流的思想绝对不是荀子,甚至对荀子排斥的非常多。
当然,这种情况是出现在宋朝以后。在宋朝以前,更多的是推崇荀子,反而孟子的思想没有被主流所接受。
一直到了宋朝,孟子才逐渐成为主流。
至于开端,那就是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
朱熹还写了一本四书集注,成为了现在科学的考题,可见其中的地位。
宋神宗熙宁四年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
元丰六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
以后《孟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