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6章,唐僧(2/3)
都被驳了回来。

  众所周知,初唐时期,对于度牒的管理很严格。

  你自己剃个光头没问题,但想要得到朝廷的认可,拿到度牒,获得真正僧人的待遇,那是千难万难。

  其实这也不是没有历史原因的。

  隋文帝杨坚小时候在寺庙里长大,因此对和尚很有感情。

  开皇元年,当他坐上皇帝的宝座后,就发布诏令说,百姓可以自由出家,并按人口比例出家和建造佛像。

  因为这个命令,经历南北朝灭佛运动后的佛教,再度兴盛了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隋朝光是和尚,就有二十三万左右,加上道士差不多得有四十万。

  后来,隋末连年战乱,出家人固然死了很多,但百姓死的更多。

  大业5年,天下人口890万户,约4900万人。

  贞观元年,天下人口仅剩200万户,一千万出头。

  佛教、道家的人少了,但是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却变多了。

  此时,唐朝刚刚建国,和周边的吐蕃、突厥等国关系又很是紧张。

  经历了隋末动乱的唐朝,正急需劳动力,又怎么能同意百姓出家当和尚道士

  李渊本身是比较信佛的,但为了大局,他还是下诏淘汰僧尼,并波及到了道士。

  每个州只能留一个寺庙,长安留三个,这样的旨意一下去,天下的和尚道士立即炸开了锅。

  正当和尚道士们,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绞尽脑汁的寻找破局之法时,李世民出现了。

  说来也巧,诏书下去没多久,还没开始实施,李二就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杀兄囚父,皇位得来不正,李二陛下很需要佛教、道教的舆论支持。

  所以李二登基后,李渊的这道诏书,便不了了之了。

  然而李二陛下也是一代英主,李渊是信佛之人,都能顾全大局,放手打压佛教,他这个早年间不信佛的家伙,难道会放任佛教壮大

  有了这样的前提,玄奘的奏折能被批准就出鬼了。

  有诏不准,这是玄奘得到的答案。

  尽管他凭借往日的人脉,多方奔走,但李世民根本不可能在这事上退让,朝中大臣显然也知道李二陛下在这事上的态度。

  混迹朝堂之人,能有几个简单的

  李二陛下的态度都那么明显了,哪里还会有人去触他的虎须。

  多方奔走无果,心中茫然,这才是玄奘这段时间经常走神的原因所在。

  许泽轩当然也注意到了和尚的状态不太对劲,但状态不好,就应该老老实实在庙里待着。

  即便外出,也得有人陪着,否则被撞了怎么办

  被撞的倒霉,撞人的也倒霉

  有句话叫有理走遍天下,道理在许泽轩这里,所以他说话的时候,也是格外的理直气壮:“大和尚说的没错,我们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小子也很想知道,长安城的路这么宽,大和尚你为什么不走其他地方,偏偏喜欢挡在我的牛车前面”

  “我挡在了你牛车前”玄奘皱了皱眉,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身后的牛车。

  他在长安还算有些名气,如果是这少年无理取闹,冤枉了自己,根本不用他出面,就会有人跳出来帮忙打抱不平。

  然而此时并没有眼疾手快的年轻人跑过来,只有几位长者缕着胡须,慢悠悠的靠近。

  很明显,这些老人是过来当和事佬,而不是训斥这少年的。

  围观众人的表现,充分说明眼前的少年所言非虚。

  玄奘能够流芳千古,品德方面自然是没问题的,意识到错误后,立刻双手合十,对许泽轩行了一礼,略带抱歉之色道:“这事……确实是贫僧的不是,还请小施主原谅则个。”

  “勇于认错,还当着大家的面给一小娃娃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