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怎么看(1/2)
秋末,天下动荡。
幽州牧燕东携乌桓单于楼班、代王蹋顿、归义王成律归上表称汉室倾颓刘氏失德,不足以领御天下百姓,请燕氏顺承天命以继大统。
赵王宫如今已俨然有了过去洛阳皇宫的模样,不单单是说赵王宫成为如今天下中枢,更是因为赵王宫的宫墙和洛阳皇宫的宫墙一样形同虚设。一点儿消息传出来,便能引得满城风雨。
但也有些东西是不论如何都传不出去的,诸如燕北对此的态度,全天下都有几个人能知晓。自燕东上表之后,冬月即将来临,气温骤降却没有丝毫下雪的迹象,这对北方百姓而言并非是一件好事,人们对来年是否干旱心中生出恐惧。
至于谁做皇帝?
大约只有那些能吃饱饭穿锦衣的贵人们才会关注吧。
比起燕东的上表,燕北也和田间地头唉声叹气的老农一样,关注着天象,在他心里这件事胜过一切。他还指望着邯郸近畿今年耕种出高产的麦苗能在明年于冀州大放异彩,他和那些老农一样,不希望来年是大旱的荒年。
赵王派骑传信了!
这件事在邯郸城引发轩然大波,只不过人们却发现书信是传向中原的,淮泗之间兖豫青徐四州。没有人知道燕北在信中写的是什么,赵王宫的从人即使再大胆,也不敢去翻阅赵王的书信,他们不过是依靠道听途说由多嘴的宫人将消息传至宫外罢了。
人们猜测,或许是单单幽州的上表还不够,赵王还需要更多?
也就才过了半个月,干燥寒冷的天气让人心中都像憋着一把大火,恨不得立刻燎原。冀州牧沮授携诸郡太守、长陵吕布姜晋,及邯郸近畿二十多个侯爷联袂上表,同样的话又说了一次,不过这一次说的不是天命,而是更加果决的论断——只有赵王才能开疆辟土照临四方。
依然石沉大海,在这段时间燕北做了很多事,出现在很多会让人看见的场合中,但从未提起过这些事情,就仿佛书信他没有看见一般。寒冬腊月里,他带着田丰等人勘探邯郸西面西山地势,划定了来年在邯郸、武安之间兴建西山学宫的地带。
西山学宫不是用来教授经学的,虽然也有增添教人明理的儒士担任老师的议程,但主要却是效法先帝鸿都门学,召集天下最出色的医、工、铁、木、衣等匠人,甚至还有精于耕作的农夫、老练精算的数术、赚取利益的商贾担任先生,为百姓传授生计所用之术。
深谋远虑,这个词很有意思。
尽管世间的确有人生来便深谋远虑或是鼠目寸光,但大多数人的谋虑实际上与其所处的位置有关。深谋远虑的农人能够看见今后三年的地肥力如何,能知道耕种什么才能吃饱肚子;但就算再鼠目寸光的农夫,也能把目光放到来年大收,这就是身处位置所带给他的谋虑。
燕北也是一样,坐在赵王的位置上掌控天下,近处的事情已经没什么好让他忧心的了,他所做的不过是因未过去做好了一件事所带来的隐患,再想办法在破衣服上打几个补丁罢了。
太学的扩招必然使将来官吏数目增多,广修学舍便会让天下识字的人更多,这样会带来什么隐患?人们不愿务农却又没有更多出路,不论世风奢靡还是天下动荡,都不是燕北所想要的。
改变吏民构成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一旦开始,就必须将后续一切做全,倘若出现纰漏,便是能直接引发天下动荡的大事。燕北让更多人读书,这一定是件好事;但朝廷却用不到这么多儒生,那么结果会如何呢?
往好了想,乡野之间的儒生成为领袖,抨击时政引起清谈之风;往坏了想,这些人无处施展抱负,对朝廷产生恨意,煽动吏民造反。
不论哪种情况,最终的演变方向都只有一个——失控。
所以不但要让更多人读书明理,还要为他们寻找上升渠道,让所有人都很好地融入到天下的各个阶层,减少影响天下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幽州牧燕东携乌桓单于楼班、代王蹋顿、归义王成律归上表称汉室倾颓刘氏失德,不足以领御天下百姓,请燕氏顺承天命以继大统。
赵王宫如今已俨然有了过去洛阳皇宫的模样,不单单是说赵王宫成为如今天下中枢,更是因为赵王宫的宫墙和洛阳皇宫的宫墙一样形同虚设。一点儿消息传出来,便能引得满城风雨。
但也有些东西是不论如何都传不出去的,诸如燕北对此的态度,全天下都有几个人能知晓。自燕东上表之后,冬月即将来临,气温骤降却没有丝毫下雪的迹象,这对北方百姓而言并非是一件好事,人们对来年是否干旱心中生出恐惧。
至于谁做皇帝?
大约只有那些能吃饱饭穿锦衣的贵人们才会关注吧。
比起燕东的上表,燕北也和田间地头唉声叹气的老农一样,关注着天象,在他心里这件事胜过一切。他还指望着邯郸近畿今年耕种出高产的麦苗能在明年于冀州大放异彩,他和那些老农一样,不希望来年是大旱的荒年。
赵王派骑传信了!
这件事在邯郸城引发轩然大波,只不过人们却发现书信是传向中原的,淮泗之间兖豫青徐四州。没有人知道燕北在信中写的是什么,赵王宫的从人即使再大胆,也不敢去翻阅赵王的书信,他们不过是依靠道听途说由多嘴的宫人将消息传至宫外罢了。
人们猜测,或许是单单幽州的上表还不够,赵王还需要更多?
也就才过了半个月,干燥寒冷的天气让人心中都像憋着一把大火,恨不得立刻燎原。冀州牧沮授携诸郡太守、长陵吕布姜晋,及邯郸近畿二十多个侯爷联袂上表,同样的话又说了一次,不过这一次说的不是天命,而是更加果决的论断——只有赵王才能开疆辟土照临四方。
依然石沉大海,在这段时间燕北做了很多事,出现在很多会让人看见的场合中,但从未提起过这些事情,就仿佛书信他没有看见一般。寒冬腊月里,他带着田丰等人勘探邯郸西面西山地势,划定了来年在邯郸、武安之间兴建西山学宫的地带。
西山学宫不是用来教授经学的,虽然也有增添教人明理的儒士担任老师的议程,但主要却是效法先帝鸿都门学,召集天下最出色的医、工、铁、木、衣等匠人,甚至还有精于耕作的农夫、老练精算的数术、赚取利益的商贾担任先生,为百姓传授生计所用之术。
深谋远虑,这个词很有意思。
尽管世间的确有人生来便深谋远虑或是鼠目寸光,但大多数人的谋虑实际上与其所处的位置有关。深谋远虑的农人能够看见今后三年的地肥力如何,能知道耕种什么才能吃饱肚子;但就算再鼠目寸光的农夫,也能把目光放到来年大收,这就是身处位置所带给他的谋虑。
燕北也是一样,坐在赵王的位置上掌控天下,近处的事情已经没什么好让他忧心的了,他所做的不过是因未过去做好了一件事所带来的隐患,再想办法在破衣服上打几个补丁罢了。
太学的扩招必然使将来官吏数目增多,广修学舍便会让天下识字的人更多,这样会带来什么隐患?人们不愿务农却又没有更多出路,不论世风奢靡还是天下动荡,都不是燕北所想要的。
改变吏民构成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一旦开始,就必须将后续一切做全,倘若出现纰漏,便是能直接引发天下动荡的大事。燕北让更多人读书,这一定是件好事;但朝廷却用不到这么多儒生,那么结果会如何呢?
往好了想,乡野之间的儒生成为领袖,抨击时政引起清谈之风;往坏了想,这些人无处施展抱负,对朝廷产生恨意,煽动吏民造反。
不论哪种情况,最终的演变方向都只有一个——失控。
所以不但要让更多人读书明理,还要为他们寻找上升渠道,让所有人都很好地融入到天下的各个阶层,减少影响天下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