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蓟州(2/4)
一种直领大襟、可配丝绦或布制腰带的衣服,是明代男子极为流行的便服,上自天子下至士庶都可以日常穿着,是汉民族最具特色的传统服饰之一,后来在清初“剃发易服”的政策下消亡。
“温参谋,准备铜壶、清水、白纱布、棉线……,烧开水。”伤情紧急,杨铭也没空跟那温如庭多说,径直捡紧要的吩咐道。
柴火熊熊地燃烧起来,三脚木架上挂着铜壶煮着水,杨铭将白纱布和棉线放入铜壶内沸煮消毒,水烧开了,铜壶盖子被翻滚的沸水冲得叮叮作响,白茫茫的水蒸气从壶嘴里喷出来,消散在零下十几度的寒冷空气里。杨铭守着时间,一直到煮满15分钟,才取下铜壶,来不及等待沸水自然冷却,便将铜壶浸入到盛了凉水的铜盆中物理降温。
“除了医疗材料、器具要消毒,手也要洗净消毒。”杨铭一边说着,一边做示范,他让亲兵提起铜壶往铜盆里倒水,降温过的水从壶嘴里流出来,就象后世的水龙头一样。
杨铭接着水用胰子搓洗双手,按照医学规范反复搓揉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等八个部位,“清洁洗手要按六个步骤,八个部位都要洗到,第一步,掌心到掌心,手指伸直先不要交叉,搓揉时间长一点,然后再手指交叉搓揉。”
“第二步,掌心对手背……,第三步,指端在掌心搓揉……,第四步,稍稍握拳打开手指皱褶……,第五步,旋转搓揉拇指……,第六步,旋转搓揉腕部……”
“最后,如果没有已经消毒的纱布,不要擦手,要甩干。”杨铭一边说着,一边甩着手上的水。
“把铜壶盖子揭开。”他对亲兵命令着,“清洗干净的手不要再接触其他东西,以免被再次污染。”
一个亲兵按照杨铭的命令揭开了铜壶的盖子,此时铜壶里的水已经基本倒完了,沸煮过的纱布棉线在壶内挤成一团,他伸手从壶中取出纱布,双手握着拧干了。
“现在我们用碘伏清创。”
杨铭随身带了一瓶500毫升的碘伏,他让亲兵打开塑料瓶,将碘伏液体倒在纱布上,然后用碘伏纱布给躺在木板上的伤兵清洗伤口。
一般来讲,战场的伤亡除了当场毙命之外,大多数后续的死亡是因为伤口感染。古人对于细菌感染的原理不清楚,虽然凭着经验摸索了一些消毒的方法,比如用烧红的刀片炙烫伤口,这是物理高温消毒;用酒精清洗伤口,这是化学消毒;用新鲜的生肉片一般是用刚战死的马身上割下的肉)贴伤口,这是借用动物肌肉自带的抗体消毒,种种方法,有效率都不是很高,所以古代战争受到重伤,即使未当场丧命,最后能活下来的都是少数。
杨铭此时也无法跟那些随军大夫详细地讲解原理,只能捡实际操作的要领来说,他心里的打算,将来还是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医疗兵队伍。
那几个大夫紧紧地跟着杨铭,讶然地看着他的动作,一个个沉默不语。同行相轻,这些话若是别人说出来,他们是不信的,但杨铭的种种神奇传说,令他们不得不信,即使是一时难以理解,也不敢出口反驳。那赞画温如庭虽是个文人,但平素也读过一些医书,所谓“不为良相,必为良医”,古代的文人大抵都有些这样的想法理念,是以他才接了救治所的摊子,此刻杨铭现身说法,他更是睁大眼睛仔细盯着,惟恐漏掉一个细节。
“你忍着点疼,我给你清理伤口。”杨铭温言对一个伤兵说。这个军士腹部中了箭,箭支已经拨出了,腹部的创口一片血肉模糊,古代打仗用的箭为了增强杀伤效力,往往会在箭头涂沫一些脏东西,甚至会将箭头在粪汁里浸泡过,这样即使没能将人射死,中箭者往往也会因为伤口感染而丧命。
那军士感激的目光看着杨铭,作势就要抬起身来行礼,但身体刚一使力,腹部伤口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温参谋,准备铜壶、清水、白纱布、棉线……,烧开水。”伤情紧急,杨铭也没空跟那温如庭多说,径直捡紧要的吩咐道。
柴火熊熊地燃烧起来,三脚木架上挂着铜壶煮着水,杨铭将白纱布和棉线放入铜壶内沸煮消毒,水烧开了,铜壶盖子被翻滚的沸水冲得叮叮作响,白茫茫的水蒸气从壶嘴里喷出来,消散在零下十几度的寒冷空气里。杨铭守着时间,一直到煮满15分钟,才取下铜壶,来不及等待沸水自然冷却,便将铜壶浸入到盛了凉水的铜盆中物理降温。
“除了医疗材料、器具要消毒,手也要洗净消毒。”杨铭一边说着,一边做示范,他让亲兵提起铜壶往铜盆里倒水,降温过的水从壶嘴里流出来,就象后世的水龙头一样。
杨铭接着水用胰子搓洗双手,按照医学规范反复搓揉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等八个部位,“清洁洗手要按六个步骤,八个部位都要洗到,第一步,掌心到掌心,手指伸直先不要交叉,搓揉时间长一点,然后再手指交叉搓揉。”
“第二步,掌心对手背……,第三步,指端在掌心搓揉……,第四步,稍稍握拳打开手指皱褶……,第五步,旋转搓揉拇指……,第六步,旋转搓揉腕部……”
“最后,如果没有已经消毒的纱布,不要擦手,要甩干。”杨铭一边说着,一边甩着手上的水。
“把铜壶盖子揭开。”他对亲兵命令着,“清洗干净的手不要再接触其他东西,以免被再次污染。”
一个亲兵按照杨铭的命令揭开了铜壶的盖子,此时铜壶里的水已经基本倒完了,沸煮过的纱布棉线在壶内挤成一团,他伸手从壶中取出纱布,双手握着拧干了。
“现在我们用碘伏清创。”
杨铭随身带了一瓶500毫升的碘伏,他让亲兵打开塑料瓶,将碘伏液体倒在纱布上,然后用碘伏纱布给躺在木板上的伤兵清洗伤口。
一般来讲,战场的伤亡除了当场毙命之外,大多数后续的死亡是因为伤口感染。古人对于细菌感染的原理不清楚,虽然凭着经验摸索了一些消毒的方法,比如用烧红的刀片炙烫伤口,这是物理高温消毒;用酒精清洗伤口,这是化学消毒;用新鲜的生肉片一般是用刚战死的马身上割下的肉)贴伤口,这是借用动物肌肉自带的抗体消毒,种种方法,有效率都不是很高,所以古代战争受到重伤,即使未当场丧命,最后能活下来的都是少数。
杨铭此时也无法跟那些随军大夫详细地讲解原理,只能捡实际操作的要领来说,他心里的打算,将来还是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医疗兵队伍。
那几个大夫紧紧地跟着杨铭,讶然地看着他的动作,一个个沉默不语。同行相轻,这些话若是别人说出来,他们是不信的,但杨铭的种种神奇传说,令他们不得不信,即使是一时难以理解,也不敢出口反驳。那赞画温如庭虽是个文人,但平素也读过一些医书,所谓“不为良相,必为良医”,古代的文人大抵都有些这样的想法理念,是以他才接了救治所的摊子,此刻杨铭现身说法,他更是睁大眼睛仔细盯着,惟恐漏掉一个细节。
“你忍着点疼,我给你清理伤口。”杨铭温言对一个伤兵说。这个军士腹部中了箭,箭支已经拨出了,腹部的创口一片血肉模糊,古代打仗用的箭为了增强杀伤效力,往往会在箭头涂沫一些脏东西,甚至会将箭头在粪汁里浸泡过,这样即使没能将人射死,中箭者往往也会因为伤口感染而丧命。
那军士感激的目光看着杨铭,作势就要抬起身来行礼,但身体刚一使力,腹部伤口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