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寒夜(3/4)
由袁崇焕统领各路勤王之师抗击后金,防卫北京。但袁崇焕调兵遣将多有破绽,以至于后金军一路攻城略地,兵锋直抵京师城下。在北京城下的保卫战中,袁崇焕所部与满桂部多有不谐,甚至在满桂率军与后金作战时,有背后放箭射伤满桂之举。皇太极因此借力打力,巧用离间之计,致使北京城内,轰传袁崇焕勾结后金,引兵入犯,一时舆论大哗。
崇祯于是在十二月初一日召袁崇焕进城,当面质问袁崇焕:为何杀毛文龙?为何敌军入寇?为何箭射满桂?
面对着崇祯和一旁挂着箭伤的满桂,袁崇焕沉默不语。崇祯于是大怒,下令将袁崇焕当场拿下,投入监狱。随行在旁的祖大寿吓的浑身发抖,据此兵部职方司郎中余大成认为祖大寿必反,并说他三天之内就会反。果然,三天之后的十二月初四日,祖大寿带着一万五千关宁军逃离京师战场,直奔关外而去。
“袁崇焕一案,遵旨由锦衣卫都指挥刘侨负责查办。已提审过原兵部尚书王洽,查验了王洽和袁崇焕的往来书信,其间并无与袁崇焕同谋斩杀毛文龙及行款鞑虏之情事。斩帅、行款,袁崇焕已供认皆为其一人所为……”孙承宗低着头,酙酌字句,缓缓说道。
袁崇焕是孙承宗的学生。天启二年,王在晋经略辽东,主张放弃辽锦,以重兵退守山海关防线,与袁崇焕固守辽锦防线,伺机复辽的主张出现重大的战略分歧,在这决定明朝生死存亡的重大战略抉择之际,孙承宗支持袁崇焕的主张,亲自到山海关与王在晋辩论,并最终得到了天启皇帝的支持,罢免了王在晋的辽东经略,将王在晋调任南京兵部尚书的闲职。
是以此时崇祯问起袁崇焕的案子,孙承宗必须字字酙酌,既不能偏袒袁崇焕,又不能以一言半句落井下石,致自己的学生于不利境地。
“他为何要箭射满桂?”崇祯继续问道。
“满桂与虏兵一日交战十数场,兵势不敌而渐退至关宁军阵前。袁崇焕供称,为防溃兵冲阵,不得已放箭阻之。”孙承宗答道。
“虏兵潜越蓟西之事,如何供状?”崇祯冷哼一声,继续问道。
“袁崇焕供称,十一月十三日凌晨,虏骑二百,以四队列蓟州城下。袁崇焕领关宁军出城列阵与之对峙,越二时辰,虏骑忽去,而虏大军不知何时已潜越蓟西,趋京师而去。”孙承宗低声答道。
“两万关宁大军,据守蓟州,必不令敌逾蓟门一步,这可是袁崇焕自己说的,怎么就被二百虏骑给吓着了?就让鞑虏大军毫发无伤越过蓟州防线了?”崇祯恨恨地说。
孙承宗低头默然不语。这“潜越蓟西”一事,确实是袁崇焕绕不过去的坎,直到二十一世纪,史学界都还众说纷芸,莫衷一是。
崇祯见孙承宗不吭声,愈加愤恨,背着手来回急踱了几步,说:“蓟州本有刘策在守,为何袁崇焕一到,就把刘策遣回密云?若刘策兵在,虏军岂能轻越蓟州?”
这个问题孙承宗自然无法回答,只能一声长叹,低头不语。
崇祯看到孙承宗吁叹自责的样子,心里的气便消了一些,他停下脚步,又问道:“出城收殓阵亡将士的事办的怎样了?”
站在一旁的京兆尹刘宗周赶紧躬身道:“臣前两日带人出城清理过了,收殓将士尸身三万多具……”
崇祯的脸上扭动了一下,沉默半晌,恨恨地说:“都是祖大寿误事,若非他带着一万多关宁精锐临阵逃跑,此战又岂会落到如此地步?”
孙承宗看了一眼刘宗周,问:“申甫找到了么?”
刘宗周点点头,说:“申总兵力搏鞑虏,身中三十余箭,为国捐躯了。”
崇祯面无表情地微微颔首。
这申甫原是京师的一个游民,自称曾得嵩山道士秘传古战车兵书,又好言法术,人皆不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崇祯于是在十二月初一日召袁崇焕进城,当面质问袁崇焕:为何杀毛文龙?为何敌军入寇?为何箭射满桂?
面对着崇祯和一旁挂着箭伤的满桂,袁崇焕沉默不语。崇祯于是大怒,下令将袁崇焕当场拿下,投入监狱。随行在旁的祖大寿吓的浑身发抖,据此兵部职方司郎中余大成认为祖大寿必反,并说他三天之内就会反。果然,三天之后的十二月初四日,祖大寿带着一万五千关宁军逃离京师战场,直奔关外而去。
“袁崇焕一案,遵旨由锦衣卫都指挥刘侨负责查办。已提审过原兵部尚书王洽,查验了王洽和袁崇焕的往来书信,其间并无与袁崇焕同谋斩杀毛文龙及行款鞑虏之情事。斩帅、行款,袁崇焕已供认皆为其一人所为……”孙承宗低着头,酙酌字句,缓缓说道。
袁崇焕是孙承宗的学生。天启二年,王在晋经略辽东,主张放弃辽锦,以重兵退守山海关防线,与袁崇焕固守辽锦防线,伺机复辽的主张出现重大的战略分歧,在这决定明朝生死存亡的重大战略抉择之际,孙承宗支持袁崇焕的主张,亲自到山海关与王在晋辩论,并最终得到了天启皇帝的支持,罢免了王在晋的辽东经略,将王在晋调任南京兵部尚书的闲职。
是以此时崇祯问起袁崇焕的案子,孙承宗必须字字酙酌,既不能偏袒袁崇焕,又不能以一言半句落井下石,致自己的学生于不利境地。
“他为何要箭射满桂?”崇祯继续问道。
“满桂与虏兵一日交战十数场,兵势不敌而渐退至关宁军阵前。袁崇焕供称,为防溃兵冲阵,不得已放箭阻之。”孙承宗答道。
“虏兵潜越蓟西之事,如何供状?”崇祯冷哼一声,继续问道。
“袁崇焕供称,十一月十三日凌晨,虏骑二百,以四队列蓟州城下。袁崇焕领关宁军出城列阵与之对峙,越二时辰,虏骑忽去,而虏大军不知何时已潜越蓟西,趋京师而去。”孙承宗低声答道。
“两万关宁大军,据守蓟州,必不令敌逾蓟门一步,这可是袁崇焕自己说的,怎么就被二百虏骑给吓着了?就让鞑虏大军毫发无伤越过蓟州防线了?”崇祯恨恨地说。
孙承宗低头默然不语。这“潜越蓟西”一事,确实是袁崇焕绕不过去的坎,直到二十一世纪,史学界都还众说纷芸,莫衷一是。
崇祯见孙承宗不吭声,愈加愤恨,背着手来回急踱了几步,说:“蓟州本有刘策在守,为何袁崇焕一到,就把刘策遣回密云?若刘策兵在,虏军岂能轻越蓟州?”
这个问题孙承宗自然无法回答,只能一声长叹,低头不语。
崇祯看到孙承宗吁叹自责的样子,心里的气便消了一些,他停下脚步,又问道:“出城收殓阵亡将士的事办的怎样了?”
站在一旁的京兆尹刘宗周赶紧躬身道:“臣前两日带人出城清理过了,收殓将士尸身三万多具……”
崇祯的脸上扭动了一下,沉默半晌,恨恨地说:“都是祖大寿误事,若非他带着一万多关宁精锐临阵逃跑,此战又岂会落到如此地步?”
孙承宗看了一眼刘宗周,问:“申甫找到了么?”
刘宗周点点头,说:“申总兵力搏鞑虏,身中三十余箭,为国捐躯了。”
崇祯面无表情地微微颔首。
这申甫原是京师的一个游民,自称曾得嵩山道士秘传古战车兵书,又好言法术,人皆不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