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第 225 章(2/3)
苏妙茹一拍手心,“你这么倒霉啊真妹妹,天哪。”圆溜溜的眼睛里也俱是可怜的情绪。
苏妙真打了个哈哈,把话引走,把自己在扬州的所见所闻都拿出来说了,她本来就是看过无数的人,此时要把故事讲得出神入化也不难,更兼这几年她时时磨砺文笔,正欲拿她们做个试验,便把那什么葫芦娃大战蛇精缩短讲完,艾丽思小姐误入镜中世界讲了个开头,只把三位姐姐听得如痴如醉,时不时惊呼,“哇,穿礼服的小狗,它叫什么名字啊”,此处却是苏妙真改编了去。
“算算时间,老二去拜见他岳丈也该回来了,就一条街的路,牛四家的,去往前头问问看,弦哥儿和他爹怎么还没回来。”苏母吩咐道。
牛四家嬷嬷刚应声出去,就听见苏观河在门外喊道:“娘,儿子已经回来了。”便见苏问弦跟在他身后,一并入来,一一向苏母,王氏,大房陶氏,三房卫氏行礼,苏妙真脆着嗓子喊了声“爹爹”“哥哥”,见他二人虽有疲色仍含着笑朝她看来。
“岳父对李氏妇一案的些许细节很是好奇,就多留了我一会儿,倒叫娘挂记了。”苏观河抚须一笑。
苏妙真听他提到李氏妇一案,忙忙看去王氏,果见她和苏观河暗暗使眼色。苏观河安抚地朝王氏与苏妙真这边一一点头。
“原来如此。”苏母慈爱地嗓音响了,向不解的其他人解释道,“那李氏妇也可怜,她夫君是个客栈老板,被诬陷毒杀一个过往商人的妻室,在颖县下狱一年经了无数严刑拷打,她夫君受不住苦刑招认,李氏妇到扬州府越级上诉,受了无数苦楚……还好孩儿你明察秋毫,给她夫君一个清白。”
“哈,孩儿也是事有凑巧,她们夫妻两个一向在颖县名声不错……果然水落石出,颖县县令现在也已经革职下狱了。”
苏妙真听得苏观河言语间并没有吐露出任何不妥的信息,知道能安了王氏的心,也心头一松,朝王氏望去,母女二人交换了个眼色。
当时她见父亲为李氏妇一案长久苦恼,偷偷翻阅了卷宗,终于瞧出了个漏洞,抓住颖县县令的马脚,又偷溜去见了李氏妇细细问询,为李氏妇的夫君翻了案。但此事只有苏观河,王氏与她知道。
如王氏所言,她不过十三岁的女子,熟读四书五经尚且不算出格,毕竟江南大户人家的女儿家现在不兴只读《女诫》了,精通诗书已经成了个风尚……
但刑名一事,却又不同,传出去怕与名声有碍。苏妙真自己与苏观河虽不在乎,但当时见王氏忧心忡忡,也和苏观河一再保证绝不外露。
苏妙真一时难受,想起李氏妇结案后那双含泪的杏眼,“小姐冒着名声毁于一旦的风险来为妾身翻案,大恩大德,无以为报,愿为小姐立了长生牌位,日日烧香敬祷苍天,保佑小姐一家长命百岁”。
李氏妇吃了那么许多苦才守得云开见月明,这还是碰到了一个背景深厚为人清廉宽厚的扬州知府,才不至于官官相隐,却不晓得天下之大,能有几个,有李氏妇那样的运气,而且这运气,也还是滚了钉板,挨了百杖换来的。
苏妙真愈想愈抑,好在她之前已经把这里头的事想了数遍,才没如第一次那般失态到砸杯扔碟。饶是如此,也无意识地拧着帕子,只皱眉寻思道——不知李氏妇现下如何了,她不顾性命为夫君伸冤,想来那一贯难为她的婆母也能碍着这份心意,再不能动辄打骂儿媳了。
平江伯府陈宣其父是嫡长子,去世后平江伯来不及为孙请封就撒手人寰,他叔叔由此执掌了伯府大权十数年,而那陈宣却在近几年声名鹊起,只说是文韬武略无一不精,淮安府军里头没一个能在校场上打的赢他的。苏问弦此时向陈宣示好,不知他心里是何打算,论起来都是年轻一辈,探问探问也在理……苏妙真不由说道,“多半就是这陈宣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苏妙真打了个哈哈,把话引走,把自己在扬州的所见所闻都拿出来说了,她本来就是看过无数的人,此时要把故事讲得出神入化也不难,更兼这几年她时时磨砺文笔,正欲拿她们做个试验,便把那什么葫芦娃大战蛇精缩短讲完,艾丽思小姐误入镜中世界讲了个开头,只把三位姐姐听得如痴如醉,时不时惊呼,“哇,穿礼服的小狗,它叫什么名字啊”,此处却是苏妙真改编了去。
“算算时间,老二去拜见他岳丈也该回来了,就一条街的路,牛四家的,去往前头问问看,弦哥儿和他爹怎么还没回来。”苏母吩咐道。
牛四家嬷嬷刚应声出去,就听见苏观河在门外喊道:“娘,儿子已经回来了。”便见苏问弦跟在他身后,一并入来,一一向苏母,王氏,大房陶氏,三房卫氏行礼,苏妙真脆着嗓子喊了声“爹爹”“哥哥”,见他二人虽有疲色仍含着笑朝她看来。
“岳父对李氏妇一案的些许细节很是好奇,就多留了我一会儿,倒叫娘挂记了。”苏观河抚须一笑。
苏妙真听他提到李氏妇一案,忙忙看去王氏,果见她和苏观河暗暗使眼色。苏观河安抚地朝王氏与苏妙真这边一一点头。
“原来如此。”苏母慈爱地嗓音响了,向不解的其他人解释道,“那李氏妇也可怜,她夫君是个客栈老板,被诬陷毒杀一个过往商人的妻室,在颖县下狱一年经了无数严刑拷打,她夫君受不住苦刑招认,李氏妇到扬州府越级上诉,受了无数苦楚……还好孩儿你明察秋毫,给她夫君一个清白。”
“哈,孩儿也是事有凑巧,她们夫妻两个一向在颖县名声不错……果然水落石出,颖县县令现在也已经革职下狱了。”
苏妙真听得苏观河言语间并没有吐露出任何不妥的信息,知道能安了王氏的心,也心头一松,朝王氏望去,母女二人交换了个眼色。
当时她见父亲为李氏妇一案长久苦恼,偷偷翻阅了卷宗,终于瞧出了个漏洞,抓住颖县县令的马脚,又偷溜去见了李氏妇细细问询,为李氏妇的夫君翻了案。但此事只有苏观河,王氏与她知道。
如王氏所言,她不过十三岁的女子,熟读四书五经尚且不算出格,毕竟江南大户人家的女儿家现在不兴只读《女诫》了,精通诗书已经成了个风尚……
但刑名一事,却又不同,传出去怕与名声有碍。苏妙真自己与苏观河虽不在乎,但当时见王氏忧心忡忡,也和苏观河一再保证绝不外露。
苏妙真一时难受,想起李氏妇结案后那双含泪的杏眼,“小姐冒着名声毁于一旦的风险来为妾身翻案,大恩大德,无以为报,愿为小姐立了长生牌位,日日烧香敬祷苍天,保佑小姐一家长命百岁”。
李氏妇吃了那么许多苦才守得云开见月明,这还是碰到了一个背景深厚为人清廉宽厚的扬州知府,才不至于官官相隐,却不晓得天下之大,能有几个,有李氏妇那样的运气,而且这运气,也还是滚了钉板,挨了百杖换来的。
苏妙真愈想愈抑,好在她之前已经把这里头的事想了数遍,才没如第一次那般失态到砸杯扔碟。饶是如此,也无意识地拧着帕子,只皱眉寻思道——不知李氏妇现下如何了,她不顾性命为夫君伸冤,想来那一贯难为她的婆母也能碍着这份心意,再不能动辄打骂儿媳了。
平江伯府陈宣其父是嫡长子,去世后平江伯来不及为孙请封就撒手人寰,他叔叔由此执掌了伯府大权十数年,而那陈宣却在近几年声名鹊起,只说是文韬武略无一不精,淮安府军里头没一个能在校场上打的赢他的。苏问弦此时向陈宣示好,不知他心里是何打算,论起来都是年轻一辈,探问探问也在理……苏妙真不由说道,“多半就是这陈宣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