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父亲刘悝(2/3)
夺回皇位?凭什么恢复大汉正统江山?
想要兑现向母亲立下的誓言,真的很困难,就似是打开了一个地狱生存模式。
别说什么恢复大汉正统江山了,恐怕这整个大汉都要完蛋了啊。
现在黄巾起义虽然已经失败了,可是却动摇了大汉的根基,已经掀开了三国争霸的序幕,董卓、曹操、孙坚、袁绍、袁术、刘备等等三国枭雄都已经露头了啊,这些今后数十年间的风云人物,没有一个好相与的,都不是简单之辈。自己凭什么跟他们争雄称霸?
最后三国归晋,被司马家夺得了天下。自己又凭什么去阻止?去改变这些既定的历史?
到时候,大汉都没了,还夺什么的皇位?恢复什么的大汉正统汉山?
现在嘛,别扯那些没用的了,就算是想要恢复这个汉室宗亲的身份,利用这个身份如刘备那般去干点什么恐怕都有些困难。
因为……他父亲勃海王刘悝的关系。
刘悝是谁?
这个就算是比较熟悉三国的人,恐怕都有些陌生。
刘悝是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先帝汉桓帝刘志之弟。
但这刘悝也太过悲摧,他先是被人弹劾意图谋反。当时汉桓帝还仅剩下他一个亲弟弟,桓帝不忍杀之,将他由勃海王贬为廮陶王。
勃海王领一个郡国之地,身份地位何等尊崇?但廮陶仅只是冀州一县之地,属巨鹿郡所辖。这个地位可谓一落千丈。
这里要说的是,当时桓帝也才30来岁,正值壮年,但他虽有妃嫔无数,却仅生三女无子。因此,桓帝将刘悝贬为廮陶王,一个是为了保护他;二个,也是带着一个万一的思想准备为将来打算的。因为他另一个已故的弟弟平原王刘硕无后,万一他这个皇帝亦终无后,那么兄终弟及,刘悝就可继承他的帝位,又或由刘悝之子继承大汉帝位。
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桓帝有这样的私心不奇怪,当然,当时桓帝正值壮年,肯定不会将这种万一的私心表露出来的。
很可惜,刘悝被贬为廮陶王两年后,桓帝驾崩,恒帝临死时,遗诏命刘悝复为勃海王。但当时皇宫当中另有流言,说恒帝病重驾崩前有圣旨密诏召廮陶王进京继承汉室大统,登基为帝。只是这个流言很快就被压了下去。
当时大汉掌握权柄的早已经不是桓帝,而是皇后窦妙以及外戚大将军窦武!
桓帝于公元167年12月驾崩,皇后窦妙和大将军窦武于公元168年1月马上就匆忙策立冀州河间国解渎亭侯刘宏继承大统,刘宏即为当今皇帝灵帝。
再过四年多,也就是172年,廮陶王刘悝再被陷害,被诬谋反,逮捕入狱。刘悝在狱中不堪拷打,被迫自杀,其妻、子百余人均死于狱中……
这就是廮陶王刘悝悲摧的一生。一个汉室宗亲,甚至还有机会问鼎帝皇之位的刘悝,居然在狱中被迫自杀了,这还真的很冤。难怪娘亲就算是临死都要自己记住,要自己发誓为父亲刘悝平反昭雪,要自己夺回大汉皇位。
现在,刘悝已经死了十二年之久,而刘显如今也十六岁。
按说,廮陶王刘悝妻儿百余人均死于狱中了,但为何还有儿子刘显?
这实际是刘悝被贬为廮陶王,在廮陶县郁郁不得志时,偶遇结识了刘显的母亲梁氏,两情相悦就在一起了,很快就珠胎暗结。就在刘悝准备正式将梁氏纳入家门为贵人时,桓帝驾崩,遗诏跟着就来了。
当时刘悝也没有想太多,对他来说,没敢想那汉室大统的皇帝之位,只想着能够恢复勃海国勃海王的身份就已经很满足了。因而没有怀疑什么,喜出望外的刘悝匆匆忙忙的就带齐家室去了勃海国。
严格来说,这个刘悝的确不算得上有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想要兑现向母亲立下的誓言,真的很困难,就似是打开了一个地狱生存模式。
别说什么恢复大汉正统江山了,恐怕这整个大汉都要完蛋了啊。
现在黄巾起义虽然已经失败了,可是却动摇了大汉的根基,已经掀开了三国争霸的序幕,董卓、曹操、孙坚、袁绍、袁术、刘备等等三国枭雄都已经露头了啊,这些今后数十年间的风云人物,没有一个好相与的,都不是简单之辈。自己凭什么跟他们争雄称霸?
最后三国归晋,被司马家夺得了天下。自己又凭什么去阻止?去改变这些既定的历史?
到时候,大汉都没了,还夺什么的皇位?恢复什么的大汉正统汉山?
现在嘛,别扯那些没用的了,就算是想要恢复这个汉室宗亲的身份,利用这个身份如刘备那般去干点什么恐怕都有些困难。
因为……他父亲勃海王刘悝的关系。
刘悝是谁?
这个就算是比较熟悉三国的人,恐怕都有些陌生。
刘悝是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先帝汉桓帝刘志之弟。
但这刘悝也太过悲摧,他先是被人弹劾意图谋反。当时汉桓帝还仅剩下他一个亲弟弟,桓帝不忍杀之,将他由勃海王贬为廮陶王。
勃海王领一个郡国之地,身份地位何等尊崇?但廮陶仅只是冀州一县之地,属巨鹿郡所辖。这个地位可谓一落千丈。
这里要说的是,当时桓帝也才30来岁,正值壮年,但他虽有妃嫔无数,却仅生三女无子。因此,桓帝将刘悝贬为廮陶王,一个是为了保护他;二个,也是带着一个万一的思想准备为将来打算的。因为他另一个已故的弟弟平原王刘硕无后,万一他这个皇帝亦终无后,那么兄终弟及,刘悝就可继承他的帝位,又或由刘悝之子继承大汉帝位。
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桓帝有这样的私心不奇怪,当然,当时桓帝正值壮年,肯定不会将这种万一的私心表露出来的。
很可惜,刘悝被贬为廮陶王两年后,桓帝驾崩,恒帝临死时,遗诏命刘悝复为勃海王。但当时皇宫当中另有流言,说恒帝病重驾崩前有圣旨密诏召廮陶王进京继承汉室大统,登基为帝。只是这个流言很快就被压了下去。
当时大汉掌握权柄的早已经不是桓帝,而是皇后窦妙以及外戚大将军窦武!
桓帝于公元167年12月驾崩,皇后窦妙和大将军窦武于公元168年1月马上就匆忙策立冀州河间国解渎亭侯刘宏继承大统,刘宏即为当今皇帝灵帝。
再过四年多,也就是172年,廮陶王刘悝再被陷害,被诬谋反,逮捕入狱。刘悝在狱中不堪拷打,被迫自杀,其妻、子百余人均死于狱中……
这就是廮陶王刘悝悲摧的一生。一个汉室宗亲,甚至还有机会问鼎帝皇之位的刘悝,居然在狱中被迫自杀了,这还真的很冤。难怪娘亲就算是临死都要自己记住,要自己发誓为父亲刘悝平反昭雪,要自己夺回大汉皇位。
现在,刘悝已经死了十二年之久,而刘显如今也十六岁。
按说,廮陶王刘悝妻儿百余人均死于狱中了,但为何还有儿子刘显?
这实际是刘悝被贬为廮陶王,在廮陶县郁郁不得志时,偶遇结识了刘显的母亲梁氏,两情相悦就在一起了,很快就珠胎暗结。就在刘悝准备正式将梁氏纳入家门为贵人时,桓帝驾崩,遗诏跟着就来了。
当时刘悝也没有想太多,对他来说,没敢想那汉室大统的皇帝之位,只想着能够恢复勃海国勃海王的身份就已经很满足了。因而没有怀疑什么,喜出望外的刘悝匆匆忙忙的就带齐家室去了勃海国。
严格来说,这个刘悝的确不算得上有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