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十九章 儒(2/3)
更,去掉了首先的位置,只存了后边的话语,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精神大肆传播,并且冠以儒家的外衣,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比比皆是,渐渐脱离了大道,所以后世儒学才遭人病垢,争议,非论!只是可怜了后世学者造孽,前世圣人背锅!

  孔子曾言:有教无类。

  这句划时代意义的定义,已经表明了其内心深处的平等之心。仅凭这一句话便已经知道,在他的内心深处对待所有的学生是一视同仁的。但是即使是今日的时代里,也没有几个老师会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只不过都是表面的文章,背地里依旧是区别对待。

  通过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孔子的圣学,人之道,确实是可称圣境的大道。

  只是这个时间段的人不是盲目者,就是极端者。一大部分只知道人云亦云的跟随别人大骂孔僵尸,一方面又一句论语没有读过。用论语来解决回复这类人的问题就是: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而极端者认为,只要有一点不好,他就是全面都是不好的。用论语来解决回复这类人的问题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些问题在儒家几千年前就已经解决的事情,竟然能在几千年后还在社会上存在,可见当世之人的愚昧,已经是让人大跌眼镜了。

  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思考,一个人,已经过世几千年,留下来的著作没有多少,甚至连论语都是其弟子记录的语言,编订成的书。为什么能被统治阶级使用几千年而不断,又为什么即使在破除封建迷信的空前动荡下,依旧是顽强的保留了下来?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原因是我们没有发现的。

  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在死后几千年的时间长河里,只要有人一听到他的话语就会对他崇拜至极,并且尊为先师,就算是神,恐怕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吧。

  但是孔丘有这个能力,所有读过他的论语的人,有很多一部分都会对他产生恭敬,并且奉为先师,那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左右着这些人对一个已经过世千年的人这么尊崇呢?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因,那就是儒家之思想是大道的体现,是大道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体现,可以解决所有人遇到的人之间的问题。所以只要是在后世人与人相处,社会与社会相处产生矛盾和纠纷而战乱不止,世风日下的时候,儒家这种临摹大道的学术思想便会变得重要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才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矛盾,并且对每个人都好。

  但是因为其时代的约束,阐述了各种地位的固定关系化解,其目的是为了化解当时时代里的矛盾,再加上封建帝王的改变所以被人病垢,认为是不可取的思想,在现代化的社会里才会有这么大的争议。

  所以不管学习哪一门学问,都不能进入其中,要看清楚其中利弊,对错。千年前的礼乐制度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那么就应该摒弃!若是再坚持全部接纳,也是失了儒学的本来含义,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了!

  也因为这些,造就了有史以来记载的四位圣人里孔丘算是得到的辱骂最多的一位吧。

  儒学的思想是在先秦礼乐崩坏的时候产生的,其本身的学术是为了解决混乱的时代,制定一套完美的体系,去解决,所以世道越混乱,人间越不公平,孔子的儒家思想就越被人所希望实行。

  儒家的思想用处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是天地规则临摹的人之道!有利于稳定群体性人群,并且这些思想被贯彻之后,就会使全部的人都朝着这一个方向去学习,去转变。其思想的大一统目前来看是最好的一种思想,得以让华夏文明一直延续。其儒学子弟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群体利益为最高利益,有着牺牲小我,而成全大我的良好精神!最高境界中庸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