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三章 道德即规则(2/3)
这样一件对任何人都没有伤害的并且都有利益的道德规则颁布之后所有人都会去做。

  而子贡赎回奴隶不收钱之后就把规则无形当中改变了。以至于后来人们赎回奴隶再去报销的时候百姓都开始议论:

  你看这个人,就是为了虚名才做好事情的,根本不是真心为国为民,跟子贡那种不求回报的高尚道德相比,这些人真是丑陋!久而久之,便没有人愿意去做了。

  改变了规则之后所产生的后果便是:

  一:赎人的人不敢再索要应得的回报,而不去选择再做此类事情。

  二:后续导致国君也得不到声望,因此计划失败。

  三:而在外受苦的奴隶因为这件事情变得没有人帮助继续受苦。

  其中子贡所做的便是对于奴隶一方过于仁爱,而导致规则倾斜,由公平变为不公平。所以破坏了道德规则,从而伤害了所有人成就了自己。只有不明所以的庸人继续不知所云的赞叹着子贡的高尚道德,并以此来要挟他人遵守照做,而自己却不遵守照做!所以产生了所谓的道德绑架,伪道德。

  以自己的不求回报而让别人被迫的得不到回报,这样一来表面上是对的,根源处却是错误的。

  就像你丢失了很重要的东西,以道德的名义去让拾取者还回来几率很小,但是若是以有偿回报的规则去运行的话,我想很多时候丢失者会在付出一些金钱来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之后还能寻找到失物。而拾取者也能因为好运而既做了好事又得了好处。

  第二个故事便是子路受牛。

  春秋之时孔子的学生子路外出行走之时偶然间遇到一老者溺水,然后一番舍身相救之后老人为了报答他就赠送了一头牛给子路。这个时候子路非常高兴,就牵着牛到集市上告诉众人是自己救了人得到了一头牛,从而得意洋洋的在城市内到处炫耀。

  这个时候很多人都觉得子路太过招摇,并且认为他救人是应该的,如今不但要了别人的好处,还在这里不知道谦虚的招摇过市,真是过分,遂将此事禀告于孔子,希望孔子管教一番。

  可是得到的答案出人意料之外,孔子竟然说子路做的对。

  而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子路救了人之后,别人主动赠予了东西当做回报,这是应该的,因为跟性命比起来,身外之物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况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是受人救命之恩?而人们却认为是子路索要的好处,加以抨击,这种无形当中改变的概念才是最邪恶的地方。即使是索要了,那也是应该的。

  二:子路牵着牛去招摇过市之后的后果是什么?后果就是当人们都知道做好事会有回报的时候,那么很多人都会去做好事,下次遇到别人有性命之忧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出手相救。前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道德规则是行不通的,这个时候传播一种好的行为是有必要的。

  谦虚是一种美德,但是有的时候有些事情必须要高调,以谦虚的幌子去阻挡好规则的传播,这种伪术也是致命的错误。

  谦虚是为了更好的伸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和以谦虚的名义强行的打压。若都如此糊涂的谦虚,何来毛遂自荐?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道德有时候并不是人们眼中所认为的那样,那只是一个表象,最根本的深处规律看不见,便容易把道德的规则破坏掉。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能分辨出来所谓的邪恶带来的坏处,但是却很难分辨出来善良外衣之下的坏处。只有如老子,孔子一般的圣人和大智慧者才能分辨出来吧。那么我们就不难明白道德经所言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还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其中深层含义是何解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