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归公(5/8)
当时倭人赔款输银大明二十万两,天子算数很好地拿作三七二十一铸了万历新币。

  新币铸成马上送至,他看过后对于成色很满意,更重要是从此朝廷要多一项财源了。

  这三十万两一部分被天子作为两宫建造之费,一部分拿去赏赐王公大臣,后宫嫔妃,还有一部分作为阵亡朝鲜将士的抚恤。

  而最大的部分经内阁奏请,作为河南,山西二省赈灾款项下发。

  结果御史上奏就在河南,竟有地方官拒收万历新币,要不然要他们额外缴一笔火耗。

  此事令天子震怒,他正要下令严办这御史,结果林延潮言先不急,派官员到地方明察暗访看看还有无此事。

  结果一查不是一个县,而是十几个县都存在拒收新钱的现象,或者是要他们另缴一笔火耗。

  此举令天子震怒。

  大明有了石见银山的输入后,准备将银钱,从称量货币改为银本位制。

  比如这二十万两倭银,铸成了三十万两万历银币,其中利差的部分就是铸币税。但此举遭到了地方官府的反对。

  因为原先称量货币时,火耗是归地方所有。朝廷铸币之后,等于火耗部分收入就归中央所有了。

  如此对于地方州县而言,如同短了一大笔收入,自然万历新钱遭到抵制反对。

  而这只是第一批银币,今年明朝与倭国在朝鲜铁山市贸将达到百万之数。

  林延潮代表朝廷,已与梅家等十几家海商谈妥。

  明朝海商与倭国,朝鲜商人交易,一律采用金银铜,其余一律拒收。

  而海商得来金银铜以及关税一律上缴给明朝,不得私自带回国内。明朝将负责派兵从辽东陆路将这笔钱运回京师,如此一来可以避免海上运输漂没的风险,二来明朝朝廷将海商所得的金银铜一律用万历银币的方式折算兑现。

  为了方便流通,明朝第一家票号就应运而生。票号总店设在京师,太仓,朝鲜铁山各有分号。海商在铁山将海贸得来的银两上缴给朝廷后,会从票号拿到一张银票作为凭据,然后海商到了京师或太仓都可以将银票兑现成白银,票号从中向海商们收一定的手续费,同时还能放贷。

  至于这票号归谁,也是引起了一番各势力的博弈。

  大约有十二家海商入股其中,同时还有户部,工部的股份,天子也在其中,而且占了不小的份额。

  因为海贸兴起,作为连接京师和朝鲜之间的辽东,其战略地位大大增强,设立辽东布政司的呼声再次在朝堂上被提及…

  当然这一切存在的前提,都是万历银币的存在。

  但眼下传来地方州县拒收银币的事情,这不是让朝廷信誉破产吗

  万历银币这样法定货币的信誉何在

  于是这个问题怎么办,摆在了视财如命的天子面前。如此王锡爵的辞疏与新钱被拒两事就放在了一起。

  “看来朕还是要多多倚重林先生啊!”天子感慨了一句。

  田义闻言脸色十分难看。

  天子对田义笑道:“你且忍一时之气,以后道上遇上林先生,你需多恭敬些。”

  田义神色一变,看来提督东厂太监孙暹已将他不肯避道林延潮的事秘密禀告了天子。

  田义再看向一旁不言语的陈矩。

  孙暹提督东厂经常不在宫里,眼下唯有自己和陈矩最亲近天子。

  但自张诚离去后,陈矩越来越少在御前说话,看来他似惧于自己,但其实说越多错越多,他陈矩实稳坐钓鱼台。

  这一刻田义觉得危机四伏。

  “既是王先生暂时回不来,就晋林延潮为文华殿大学士。”

  田义吃了一惊,文华殿大学士向来不肯轻授。

  永乐二十二年,本朝历史上,仅有一徐州人名为权谨,他以贤良保科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