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七章 种树(2/3)
于有了点老前辈史大忠的成色,他隐隐猜测,皇帝可能是打算“东巡”了。

  “东巡”,总带着点神秘感,始皇帝就驾崩在“东巡”上。

  不过皇帝丝毫不在意这一切的样子,最近的心情相当不错,连带着看报纸时候,也不会因为“诽谤之言”发脾气,反而跟宫中奴婢们讲解着笔者为何会有这样的“惊人之语”,其背后的目的是什么,进行了一番推演。

  对宫中的阉人们而言,而是前所未有的体会。

  “陛下,可要看些文字?”

  “有报纸……算了,承乾的信呢?”

  “都在案头。”

  “唔……那就看看吧。”

  坐在了椅子上,天鹅绒的软垫很是舒服,一杯茶早就泡好放在旁边。李世民拿起老花镜戴上,慢条斯理地拆着信封。信封很别致,是东海宣政院专门制作一种制式信封,信封上印有东海宣政院的衙门正脸。

  如今东海上的文字通传,也逐渐正规化,而东海宣政院掌握的“邮递”渠道,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民间个人和小户、小行会的首选。

  不是因为东海宣政院这里花费少,而是因为正规、安全。

  从“扶桑地”到中国,文字通传的总量,塞满一个船舱还是不成问题的。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货物、现金、特产等等物件的“邮递”需求。

  比如在眷村,就有大量的倭女需要跟中国的“露水丈夫”进行交流,并非一定是因为感情,但总归会有感情。

  文字的份量,一个银元承载不起。

  漂洋过海之后,一个银元,养活了一个水手、苦力、码头工、车夫、帮闲、白役……不知道还有多少个围绕着“邮递”系统讨生活的普通人。

  这些人统和起来,就叫百姓。

  帝国拥有的通传系统有好几套,东海宣政院的这条“海外线”,只是所有系统中的一个,不过它并非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没有华润号、顺丰号、石城钢铁厂、北地各督府、全国各军州驿站等等新老体系的经验,东海宣政院很难如此迅速地从中找到赢利点。

  杜构生生地从一块“不毛之地”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官僚群体来。

  对这一切,李世民很满意,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为帝国的庞大而努力着。帝国是如此的庞大,所以精英们,都努力地让它运转起来“更小”。

  小一点,自然就容易掌控一点。

  “原来是瀛洲之‘落霞’,唔……不错。”

  之前在马车中看到的树苗,李世民还觉得奇怪东宫搞什么东西回来,现在看到李承乾的家书之后,才知道这是一种名叫“落霞”的樱花。它的花期到来之后,整朵花就像是晚霞那样绚烂,远远看去,绯红似火,近看之后,又不觉得妖艳。

  “种在铁道之畔,倒也算是一景了。”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承乾有心了,倒是未曾忘了孝……”

  笑容渐渐凝固,李世民忍住了把信纸撕成碎边的冲动,将李承乾的家书扔到了桌上,然后拿起茶杯,闭着眼睛慢慢地喝茶缓口气。

  儿子说了,这樱花……是给张德的。

  因为张德说了,等将来“京东线”修好了,种满了樱花,应该会挺好看的。到时候邀请往日的友朋,坐上小火车,在车厢中喝酒唱歌谈天说地,车厢外不断向后倒退的“花海”,一定很美。

  李承乾问过张德,为何不种桃子?桃花也很美啊。

  面对这个问题,张德就回了暖男太子一句话:桃花开完了还能结桃子,容易嘴馋。

  “陛下,可是茶水凉了?”

  “换大叶黑龙吧。”

  “是,陛下。”

  康德立刻命人去换“大叶黑龙”,刚吩咐完,李世民又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