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培训班(1/3)
表演的地方在一个宅院里面,这个地方名叫梨园,泰定元年建造,明、清时期返修,现在还保存的戏楼等建筑都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原址位于陕西合阳。
齐汉瑜带着众人走进去,给大家一一介绍。
梨园,最早的定义是梨树园子,喜好艺术的唐玄宗经常在太极宫的梨园里教习宫廷乐坊,于是后人才把梨园跟西区、舞蹈、器乐演奏联系到了一起。
梨园门前的卧兽门墩石上铭文“泰定元年正月吉日立”,门墩上的狮子呈爬卧状,时刻保护着梨园的安宁。
张禾站在门楼下方,入眼处即是一副对联,“国史流芳赐酒之恩荣如昨,家风继美联珠之作述依然”。
“这个戏楼是古戏楼,我们将戏楼重新复建,现在用来在这里演出西戏曲,对面那个是看戏楼,顾名思义。”齐汉瑜缓缓道。
戏楼也很是高档,高大的石基,整个戏台都是彩绘装饰,看上去非常立体。
戏台的两侧也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着“游游古院看看秦腔三尺舞台幻万象,品品香茗聊聊文化一壶龙井说千秋”。
比华阴的小剧场要豪华多了,张禾不服不行。
张玉喜那些艺人看到这一幕也很是惊讶,想到以后能在这里唱老腔,满脸都是喜色。
当天下午就有演出,齐汉瑜本来只是提了一嘴,没想到老艺人们要求在下午就马上演出,试一试感觉。
齐汉瑜没有拒绝,马上让工作人员将道具全部搬上来,乐器是新做好的,板凳也是新做好的,仿照着原本的样子一比一制作,表演使用的皮影也有,既可以唱老腔,也可以演皮影。
等到演出的时候,梨园里面已经有了不少的游客,有的是外地人,休假来这里游玩,也有一小部分外国人,专程来这里感受中国的文化。
看戏楼和戏台下都是人。
齐汉瑜和张禾坐在看戏楼上,面前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小桌子,桌上放着一壶龙井茶。
“张先生,我们已经临时将华阴老腔在这里表演的事情宣传出去了,这些游客都是第一次过来,其他地方都不逛了,专门过来听老腔的。”齐汉瑜笑道。
舞台下面,游客们议论纷纷。
“没想到这里居然还能听到老腔,以前都没有听说过啊。”
“我本来还打算去华山那边听的,既然这里都可以听,我就不用专门去华山一趟了。”
“我还买了老腔的光盘,唱的确实不错,现场听感觉肯定更好。”
众人好奇地望着舞台,等待老腔的表演。
没过多久,讲解员开始讲解起来。
“下面即将表演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老腔起源于两千多年前,是以当地民间说书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戏曲剧种,老腔朴实而高亢的唱腔犹如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
本来不知道情况的游客听完讲解员的讲解也对老腔有了认识。
后台,张玉喜等人调试好了手里的乐器,随即缓缓登上了舞台。
看到这些老艺人的模样,观众们都惊讶起来,打扮的都很朴素,没有丝毫的花哨。
张玉喜望着台下的观众,神色带着些许感慨。
他坐在了摆放在中央的板凳上,将手里的月琴放在了腿上。
虽然他之前在团队里是拉二胡的,但是月琴也会,如今来到这里,毫无疑问的担任了主唱的位置。
其他的艺人们也纷纷落座。
等到其他人也全都准备好之后,张玉喜一声大吼道:“伙计们,都准备好了没有?”
“好了!”众人齐声喊道。
“准备好了,那咱就给大家来上一段!”
“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齐汉瑜带着众人走进去,给大家一一介绍。
梨园,最早的定义是梨树园子,喜好艺术的唐玄宗经常在太极宫的梨园里教习宫廷乐坊,于是后人才把梨园跟西区、舞蹈、器乐演奏联系到了一起。
梨园门前的卧兽门墩石上铭文“泰定元年正月吉日立”,门墩上的狮子呈爬卧状,时刻保护着梨园的安宁。
张禾站在门楼下方,入眼处即是一副对联,“国史流芳赐酒之恩荣如昨,家风继美联珠之作述依然”。
“这个戏楼是古戏楼,我们将戏楼重新复建,现在用来在这里演出西戏曲,对面那个是看戏楼,顾名思义。”齐汉瑜缓缓道。
戏楼也很是高档,高大的石基,整个戏台都是彩绘装饰,看上去非常立体。
戏台的两侧也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着“游游古院看看秦腔三尺舞台幻万象,品品香茗聊聊文化一壶龙井说千秋”。
比华阴的小剧场要豪华多了,张禾不服不行。
张玉喜那些艺人看到这一幕也很是惊讶,想到以后能在这里唱老腔,满脸都是喜色。
当天下午就有演出,齐汉瑜本来只是提了一嘴,没想到老艺人们要求在下午就马上演出,试一试感觉。
齐汉瑜没有拒绝,马上让工作人员将道具全部搬上来,乐器是新做好的,板凳也是新做好的,仿照着原本的样子一比一制作,表演使用的皮影也有,既可以唱老腔,也可以演皮影。
等到演出的时候,梨园里面已经有了不少的游客,有的是外地人,休假来这里游玩,也有一小部分外国人,专程来这里感受中国的文化。
看戏楼和戏台下都是人。
齐汉瑜和张禾坐在看戏楼上,面前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小桌子,桌上放着一壶龙井茶。
“张先生,我们已经临时将华阴老腔在这里表演的事情宣传出去了,这些游客都是第一次过来,其他地方都不逛了,专门过来听老腔的。”齐汉瑜笑道。
舞台下面,游客们议论纷纷。
“没想到这里居然还能听到老腔,以前都没有听说过啊。”
“我本来还打算去华山那边听的,既然这里都可以听,我就不用专门去华山一趟了。”
“我还买了老腔的光盘,唱的确实不错,现场听感觉肯定更好。”
众人好奇地望着舞台,等待老腔的表演。
没过多久,讲解员开始讲解起来。
“下面即将表演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老腔起源于两千多年前,是以当地民间说书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戏曲剧种,老腔朴实而高亢的唱腔犹如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
本来不知道情况的游客听完讲解员的讲解也对老腔有了认识。
后台,张玉喜等人调试好了手里的乐器,随即缓缓登上了舞台。
看到这些老艺人的模样,观众们都惊讶起来,打扮的都很朴素,没有丝毫的花哨。
张玉喜望着台下的观众,神色带着些许感慨。
他坐在了摆放在中央的板凳上,将手里的月琴放在了腿上。
虽然他之前在团队里是拉二胡的,但是月琴也会,如今来到这里,毫无疑问的担任了主唱的位置。
其他的艺人们也纷纷落座。
等到其他人也全都准备好之后,张玉喜一声大吼道:“伙计们,都准备好了没有?”
“好了!”众人齐声喊道。
“准备好了,那咱就给大家来上一段!”
“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