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新的架构(九)(1/3)
第六百二十三章新的架构(九)
“……这是我以前从没有想过的问题。”
黎华沉默了一会儿,弱弱地低头盯着笔记本。
毕文谦温柔地看着她,拾起了之前的话题。
“那么,回到你的回答——执政者适合的境界:中医治初病。在明确了这个基础期望之后,我们就可以真正开始务实的思考了:现在的中国,应该走怎样的道路?不,应该说,路,该怎么走?”
“这……有区别吗?”黎华有些不懂。
“有。”毕文谦认真地点点头,“有很多人,乐观地认为,国家应该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然后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这种想法的背后,存在着一个潜含义:虽然道路的过程中会遭遇困难和挫折,但道路的选择本身,是有一劳永逸的正确选项的。可这种想法,恰恰不适合一个需要弯道超车的国家。”
“不……适合?”
似乎,这个说法有些出乎黎华的意料之外。
“我不是说了吗?新中国建立之初,我们的起点是一穷二白的物质条件,全国范围处于存在严重奴隶制残余的集权封建制度的社会科学水平,绝大多数文盲人口,小学毕业的学历就算知识分子,大学生只有几十万,其中大多数还是文科生。而我们面对的对手,是正在走向成熟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美国、正在实践国家社·会主义的苏联,以及有着三百年自由资·本主义对外掠夺积累的老欧洲,有着千丝万缕封建残余的资·本主义RB……还有其他不少在局部上比我们积累更多的国家。想要弯道超车,走向复兴,重拾祖先们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我们必须至少走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而且,得走得尽快。从奴隶,跨过封建,跨过资本——我们得做的是社会制度进化跨越式的三级跳!看看欧洲,有着持续不断的对外掠夺,花了三百年才从分封封建制度走向自由资·本主义的顶峰。我们面临的任务究竟有多艰巨?”
虽然是疑问的话,毕文谦看着黎华的眼神却坚定而不容置疑:“黎华,你还记得吗?我初到东京的时候,是你带着边姐姐接的机。在机场,我对你说过,超越RB,咱们最多只需要30年。你也知道,我不说谎。那么,想要在30年甚至更快的时间内超越RB,靠走一劳永逸的道路,那可能吗?要么,根本实现不了;要么,一路走下来不知道将形成多少新的尾大不掉的利益集团。”
“可是,我们总不能朝令夕改吧?”黎华不禁摇头。
“朝令夕改当然是愚蠢的表现。可如果我们把法规政策将要改变作为一种既定的计划一开始就对人民群众讲得明明白白呢?五年计划,我们都已经在执行第7个了。社会制度的进步步伐,需要更坚定而灵活的原则。”
黎华愣了一下,停下手中的笔,抬头眨了一下眼睛:“坚定而灵活?”
毕文谦郑重地点头:“没错。”
“这……就像鱼和熊掌……不容易兼得吧?国家那么大,构想中坚定而灵活的政策,说不定就在各地执行成了千奇百怪的结果。”
黎华的口吻有些有感而发的苦涩。
“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嘛!”毕文谦却呵呵笑了一声,笑过之后,却又敛容问道,“黎华,你思考过一个问题吗?十几年前的许多混乱,其产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骤然的问题吓得黎华浑身一僵,抖着手,嗫嚅难言。
毕文谦却平静地看着她,语速不徐不疾。
“黎华,自然科学的核试验,全球不少大国已经先后进行过了。而社会科学的核试验,只有我们中国尝试过一次。核试验显然造成了惨烈的破坏,但相关的经验数据,也只有我们中国才能知根知底。”
黎华瞪大了眼睛:“核……试验?”
“是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这是我以前从没有想过的问题。”
黎华沉默了一会儿,弱弱地低头盯着笔记本。
毕文谦温柔地看着她,拾起了之前的话题。
“那么,回到你的回答——执政者适合的境界:中医治初病。在明确了这个基础期望之后,我们就可以真正开始务实的思考了:现在的中国,应该走怎样的道路?不,应该说,路,该怎么走?”
“这……有区别吗?”黎华有些不懂。
“有。”毕文谦认真地点点头,“有很多人,乐观地认为,国家应该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然后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这种想法的背后,存在着一个潜含义:虽然道路的过程中会遭遇困难和挫折,但道路的选择本身,是有一劳永逸的正确选项的。可这种想法,恰恰不适合一个需要弯道超车的国家。”
“不……适合?”
似乎,这个说法有些出乎黎华的意料之外。
“我不是说了吗?新中国建立之初,我们的起点是一穷二白的物质条件,全国范围处于存在严重奴隶制残余的集权封建制度的社会科学水平,绝大多数文盲人口,小学毕业的学历就算知识分子,大学生只有几十万,其中大多数还是文科生。而我们面对的对手,是正在走向成熟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美国、正在实践国家社·会主义的苏联,以及有着三百年自由资·本主义对外掠夺积累的老欧洲,有着千丝万缕封建残余的资·本主义RB……还有其他不少在局部上比我们积累更多的国家。想要弯道超车,走向复兴,重拾祖先们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我们必须至少走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而且,得走得尽快。从奴隶,跨过封建,跨过资本——我们得做的是社会制度进化跨越式的三级跳!看看欧洲,有着持续不断的对外掠夺,花了三百年才从分封封建制度走向自由资·本主义的顶峰。我们面临的任务究竟有多艰巨?”
虽然是疑问的话,毕文谦看着黎华的眼神却坚定而不容置疑:“黎华,你还记得吗?我初到东京的时候,是你带着边姐姐接的机。在机场,我对你说过,超越RB,咱们最多只需要30年。你也知道,我不说谎。那么,想要在30年甚至更快的时间内超越RB,靠走一劳永逸的道路,那可能吗?要么,根本实现不了;要么,一路走下来不知道将形成多少新的尾大不掉的利益集团。”
“可是,我们总不能朝令夕改吧?”黎华不禁摇头。
“朝令夕改当然是愚蠢的表现。可如果我们把法规政策将要改变作为一种既定的计划一开始就对人民群众讲得明明白白呢?五年计划,我们都已经在执行第7个了。社会制度的进步步伐,需要更坚定而灵活的原则。”
黎华愣了一下,停下手中的笔,抬头眨了一下眼睛:“坚定而灵活?”
毕文谦郑重地点头:“没错。”
“这……就像鱼和熊掌……不容易兼得吧?国家那么大,构想中坚定而灵活的政策,说不定就在各地执行成了千奇百怪的结果。”
黎华的口吻有些有感而发的苦涩。
“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嘛!”毕文谦却呵呵笑了一声,笑过之后,却又敛容问道,“黎华,你思考过一个问题吗?十几年前的许多混乱,其产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骤然的问题吓得黎华浑身一僵,抖着手,嗫嚅难言。
毕文谦却平静地看着她,语速不徐不疾。
“黎华,自然科学的核试验,全球不少大国已经先后进行过了。而社会科学的核试验,只有我们中国尝试过一次。核试验显然造成了惨烈的破坏,但相关的经验数据,也只有我们中国才能知根知底。”
黎华瞪大了眼睛:“核……试验?”
“是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