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十一章 弃尘缘道衍皈佛门(2/3)
也对佛道颇为赞赏,所以姚天禧对佛教还算了解,佛门戒律自认为都不会违背。

  而且自己尚未行冠,按戒律不允许自己直接剃度,应该先要做一段时间的沙弥才对。

  心中不停盘算着,便走近了妙智庵。

  妙智庵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初名法华庵,后改称妙智禅院,俗称妙智庵。

  妙智庵饱经朝代更迭下的兴荣衰败,几次几乎完全毁坏,经过几代住持的苦心维持才逐渐复兴。

  此时已是至正八年,自寺中第八祖妙通勤事土木以来,徒孙宗传广募众缘,终将妙智庵翻修了一遍。

  上次与孟先生来时,还只是将佛堂翻新为殿,此刻已经又再次扩建了一些佛舍,可以说此时正是妙智庵香火最为鼎盛之时。

  姚天禧心中忐忑,但想到平易近人的老禅师宗传,心中稍安,走进妙智庵寻找宗传。

  “阿弥陀佛,小施主,这么快就见面了,可是有事寻我?”宗传见姚天禧前来微笑道。

  姚天禧“咚”地一声跪在地上,“大师,求您收我为徒!”

  “孟施主生前对你教导有加,你不去研习儒书,怎么反倒想入佛门?”

  “大师,我家里贫寒,无力供我四处求学,我也不想成为家里人的负担。我先是家中至亲离世,孟先生也突然病故,此刻前路迷茫,倒不如做个方外之人逍遥自在。”

  宗传微笑道:“可是依我所见,你是心性坚韧之人,又素怀大志。如今世间百态尚未经历完全,小小年纪就出家为僧,不感到遗憾吗?”

  “天禧心里清楚,若随父从医,或许可一生温饱无忧,但是我不想像父兄一样庸庸碌碌的过一辈子。本以为有幸得名师教诲,勤奋读书待日后学有所成报答家人,可家里人也因生计所累,越发困顿,我又如何能够安心读书呢?恳请大师收我为徒,给天禧一读书处便可。”

  此时的文人学士多流连于寺院宫观之间谈玄论道,宗传自身也看过不少儒家经典,所以对一心向往圣贤的姚天禧并不排斥。

  且妙智庵规模不大,僧众大多转投大寺,此刻寺中也只有六名僧人,宗传年岁愈大,还没有中意的弟子,此时聪慧的姚天禧来投,颇为欣喜。

  虽然屡次经历生离死别,但毕竟姚天禧年岁不大,阅历尚浅,此番出家也并不是一心向佛,还需多加引导。

  宗传略加思索,便有了主意,“阿弥陀佛,佛法不离世间法,善用世间法,则世间法也是佛法。既然你心意已决,便先留下做一段时间沙弥,你修行之余,尽可自由读书,且寺中藏书你可随意翻阅。若你反悔,可随时离去。若你能用心参悟佛法,脱离尘世,待你年岁到了我便为你剃度,授你僧人度牒,你可愿意?”

  姚天禧自是欣然接受,“谢师父收留!”

  宗传早知他天资非凡,将其收作弟子心中非常高兴。

  “你既然是我的弟子,依照寺中辈分,你应为道字辈,你命途坎坷,最终皈依我佛,我便为你赐名‘道衍’,望你日后能潜心修行。”

  “道衍谢过师父。”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姚天禧此刻还是有些忐忑,从此,世间就再无姚天禧了,只有道衍……

  “这段时日你就先随我学习佛门戒律,了解一下佛门分支等基础的佛教知识。”。

  随后宗传为道衍安排了住处,又给他准备了一些日常僧服等物。

  远离了纷扰嘈杂,严肃寂静的禅室让道衍逐渐定下心来。

  道衍低头看着自己身上的僧服,感慨万分,昨日还是家中幼子,今日已成寺中沙弥,也不知以后见了家人该如何对待?

  几位好友是不是也会感到意外,怜悯自己呢?

  还有那个刘姑娘,想必也猜不到我竟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