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十章 破败气象(2/3)
到大分为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都指挥使,再往上就是五军都督府。这些官职是世袭制,也就是你是什么官职你儿子孙子就是什么官职。

  朱元璋当时定下的这种制度在前期还是起了一些作用的,但是在明朝中期因为没什么大的战事,所以卫所废弛,那些军官慢慢的变成了地主,原本应该当兵打仗的士兵则成了地主的佃户。

  在嘉靖时期,因为要和东南沿海的倭寇打仗,而当地的卫所兵不堪使用,所以出现了募兵制。募兵制和卫所制不同,当一天兵领一天钱粮,所以战斗力还是有保证的。为了区分卫所制和募兵制,朝廷就将军兵分开,军代指卫所兵,兵代指募兵。

  募兵官职和卫所兵不同,从小到大分为什长、队长、哨官、把总、游击、参将、副总兵、总兵等职务,顾名思义什长带兵十人,队长带兵数十人不等,到总兵带兵数千到上万不等,和后世军长差不多。总兵是武人能当的最大官职,再往上的巡抚和总督就不是武人能当得了。(巡抚在明代中后期主管军事兼管民政,这不用本人在解释了吧!)

  许大虎以前是募兵,来到凤阳转成了军户,所以他现在的职位是小旗,相当于后世军队中的班长。虽然变成军户许大虎的后世子孙都要世代为军,但是军户和军户还不同,总督大人直属的军户那里是其他普通军户能比的,所以许大虎还是很喜欢目前身份的。

  马铖很喜欢这个许大虎,点了点头说道:“好,你们十一个保护好本少爷,等一会儿回来各个有赏!”

  顾三一听还要赏银子,脸都绿了,但是主子已经答应了他能有什么办法,没办法只要牵着马在前面带路。

  凤阳当年是大明的中都,都是按照国家首都的制式建造,但是凤阳这里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那里有那么多的人口,当年朱元璋倒是从江南迁来数万富户,可是凤阳这里的经济基础根本供养不了这么多的富户,所以在朱元璋死后数十年中,这些富户大部分都迁回了江南。

  不过凤阳这里毕竟是国家的首都,在最鼎盛的时候整个凤阳城里有七八万百姓,也算是江北的一个大府了。但是在崇祯八年凤阳被李自成焚毁后,这八九年来就没发展起来,街道还是一片破败,街道两边的房屋大半空置,根本没有什么人。

  进入城南后才有一些人气,这里因为地处商业区,还是有一些繁华景象的。街道两边有七八家店铺,摆着七七八八的东西。转过街口是凤阳的鼓楼,这个在战火中唯一保留到后世的建筑,也是目前凤阳城中最高的地方。

  鼓楼这里是凤阳城中的商业区,整个凤阳人口大半集中在这里,沿着鼓楼周围的几条街道人流还不错,看到这里马铖才感觉城市有些活力。

  明代社会制度森严,各阶级互相完全平行,马铖骑着高头大马,身边跟着十几个军汉,一看就是非富即贵,所以街上的行人看到马铖纷纷避开,有些胆小的更是跪倒在地上连连磕头。

  马铖这是第一次接触明代普通人,当看到这些蓬头垢面的普通人时马铖感觉完全被后世电视剧骗了,后世电视剧中那些群演一个个油头粉面,穿的溜光水滑,根本不能真实还原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马铖看着街边那些瘦弱的平民,身上穿的都是补丁摞补丁的破棉袄,满头满脸的都是灰尘,睁着一双无神的眼睛,大概这时就是一刀砍去他们的脑袋他们也不会反抗。

  马铖在后世看过清朝末年北京的老照片,那里的北京普通市民和这些凤阳市民一番模样,当时马铖还以为都是满清统治中国才将中国人民变成这样,现在看来并不是如此。

  马铖记得历史书上说满清占领北京后,免除了明朝政府征收的“三大饷”,马上获得了当地普通农民的欢迎,从河北到山东,大片土地上千万人口竟然无条件投降满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