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五百四十一章 农贸公司的多元化发展(2/3)
种子、种苗列个清单出来,我也好提前给你们准备好。”

  “好的,我这就去整理,你们俩老表慢慢聊哈。”姜丽雯笑兮兮答应着,转身离开。

  等到姜丽雯关门离开,祁景焘笑呵呵地说道:“石头,你这个婆娘不得了啊,山鸡变金凤凰啰!”

  “嘿嘿,你才发现啊!山鸡变凤凰的又不是我老婆一个。最早跟随我们创业那些职工,那个不是摇身一变,成为农民企业家了。那个老师,师宝贵师傅,现在已经是滇中野生菌协会会长啰。”石磊乐呵呵地说完,还美滋滋喝一口他老婆亲自泡的茉莉花茶,满脸的得意。

  祁景焘微微一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在大泽乡喊出这句话说明什么?没谁是天生的贱骨头,更没有谁是天生的富贵命。那些来打秋风的所谓富贵子弟,好多人家上数三代还不如你我这些人的祖辈呢!保持初心,惠泽乡里,造福国家,平平稳稳走下去,我们也能够成为富贵世家,世家,明白吗?”

  石磊盯着祁景焘沉思,过来半响,才释然一笑:“老表,我们下一步开发鲜切花怎么样?”

  “鲜切花?春城斗南已经形成产业规模,你还想另起炉灶?”石磊转换话题,祁景焘也不纠缠。响鼓不用重锤擂,石磊已经成长起来,成为自己最得力的助手了。

  “老表,我们是农贸公司,是做贸易的专业公司,没必要自己去发展太多的种植产业基地。鲜切花市场虽然越来越繁荣,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从事鲜切花种植和销售的人和公司越来越多,但是,那些花农赚的是辛苦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鲜花赚不到该赚的钱。

  斗南鲜切花种植发展情况并不是一帆风顺,彩云十八怪咋个说来着,鲜花四季开不败,现在春城那边都要改成‘鲜花论斤卖’啰。斗南鲜切花产量巨大,但是,他们没有自己的特色品种,种苗还被外国公司控制,最大的利润已经被歪果仁赚走。

  你能培育出大量优质种苗,我们不如再开办一家子公司,专门做花卉种苗生意,助推斗南成为全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打造彩云之南自己的鲜切花自有品牌。”石磊越说越精神,眼睛开始放光。

  对于斗南的鲜切花发展情况,祁景焘当然知道,老祁给他的资料就有一个关于斗南鲜花的专门文件夹。后世的斗南鲜花何止是中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哪么简单,那就是一个产业发动机。斗南花卉从萌芽到成长,只用了短短30余载,让“云花”成为了继“云烟”之后彩云之南的第二大名牌产业。

  老祁提供的资料讲述:1983年,当第一支剑兰在斗南被种下的时候,谁也无法想象,三十多年后,小小的斗南镇会成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花卉”也成为全国第一个花卉类中国驰名商标。

  2017年,斗南花卉交易市场鲜切花交易额达53.55亿元,65亿枝从这里出发,销往全国各地。斗南花卉占据了国内70%的市场份额,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这里成为了中国花卉的“市场风向标”和“价格晴雨表”。

  中国花卉看彩云,彩云花卉在斗南。作为“云花”的主打品牌,斗南花卉未来将打造集综合交易、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大数据中心为一体的亚洲花卉产业基地及花卉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同步推进以花卉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建设斗南花卉特色小镇。

  是鲜花让世界认识了斗南,再次认识了春城。在老祁生活那个年代,20多年的持续发展,斗南的花卉交易连续在交易量、交易额、交易人次上均位居全国首位。与花卉相关的种苗、盆栽、资材、包装等商家纷至沓来,齐集斗南,从事花卉相关工作。

  ……

  回忆着老祁给他提供的未来资料,祁景焘非常欣慰。无论是开发茉莉花茶,还是切入鲜切花种苗培育,石磊的多元化发展思路都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