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一千三百七十四 张飞还是很喜欢诸葛亮的(2/3)
专门生产粮食、蔬果,打听一下,便知道这些农田里种植出来的东西除了自己吃之外,都是送到城里面专供城内使用。

  城内商户会用这些东西制作成食物,贩卖给往来客商。

  当然,这些东西数量多是不够的,前些年北庭都护府刚刚建立,屯田规模不大,农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大约只能这些城市的一半消耗,剩余的都要从河西四郡那边运输。

  这里就要显露出诸葛亮的能力,与河西四郡的郡太守互相协调,与他们定下约定,派人从他们那里大规模的购置粮食和其他食品,蔬菜和肉类之类的。

  这些年,北庭都护府承接了一批又一批的移民,诸葛亮便扩大了屯田的规模,开始变得渐渐能自给自足,也能提供给城市足够的消耗了。

  于是诸葛亮便专注于购买牛羊之类的牲畜以提供肉食,其他的不再需要从河西四郡购买了。

  据说为此河西四郡的太守们还不太高兴,觉得财政收入减少了。

  城池赵云也去看过,这些城池规模不大,按照内地的标准来看,连县城都略有不如,但是干净整洁,颇有章法,且城池颇高,防御力应该是足够的。

  这充分显示了诸葛亮规划之下的北庭都护府的发展是非常不错的。

  沿路居住,所有人口都在掌控之中,交通便利,也不用担心出了什么事情反应不过来。

  为了更好地反应,诸葛亮还在每一座城池里设置多个烽火台,白天用狼烟,晚上用烽火,一旦遇到危险,立刻就可以用烽火传讯。

  然后诸葛亮就能很快的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于是张飞走后,赵云和诸葛亮单独做了一番谈话。

  “我听说你原先是陛下的内阁阁员,被陛下从内阁里外放而出,到了北庭都护府担任都护,是吗”

  “正是。”

  诸葛亮恭敬的回答道。

  “你做的很不错,我沿途一路走一路看,发现你沿着北庭大驰道和绿洲,沿途筑城,城中都是商家,城外则是农田,以城外农田支持城内商户,做沿途商旅、官员的生意,你的想法很不错啊。”

  赵云很是赞许的点了点头:“陛下当初把你外放,应该是对你有深刻的期盼,北庭都护府一穷二白,被灭国的西域人对朝廷的态度不明朗,你能建设到今天这个地步,实在是不简单。”

  “除却西域诸国的王公贵族之外,普通的西域民众所求和中原民众别无二致,不过是温饱罢了,只要能保证温饱,他们便不会闹事,更不会在意国家是否灭亡。”

  诸葛亮的说法让赵云有些奇怪。

  “此话怎讲怎会有人不在意国家覆亡呢”

  “在下抵达了北庭都护府之后,发现西域诸国的民众和曾经中原的民众是一样的,生活清苦,所求不过温饱,可仅仅是温饱,西域诸国也不能给他们。

  西域诸国在我魏重返西域之后,靠着沿途商路的税收,曾经一度暴富,在洛阳城大肆采买展示财力,可尽管他们如此富庶,国中民众的生活也从来不曾好过。

  在下曾经和他们有过一些交谈,得知他们根本不在意自己是哪国人,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哪国人,在下深有感触,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谁让他们吃饱,他们就愿意为谁纳税。”

  赵云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深有感触般的点了点头。

  “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前汉末,不也是如此吗西域诸国覆亡的不冤,现在我知道太上皇敢于拓地千里的原因了。”

  赵云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

  “难怪陛下如此看重你,孔明,你做得很好,将来你必然可以重返洛阳,进入南书房,把你的才华用在治理整个魏国的事情上,区区一个人口不过五十万的北庭都护府,不能尽情展现你的才华。”

  “为官一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