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六百五十三 诸葛亮决定要做一个接地气的诸葛亮
一个重点,那就是回答问题的侧重点,郭鹏要看,这帮人究竟是具体的实际问题回答的多,还是假大空的策略政略回答的多,前者可以纳入魏公府,后者,一边玩去。

  自己是什么人自己不清楚吗?

  国家大事轮得到你们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吏都没有做过,都没有尝试过治理人民,我问你一个州的发展策略,你居然还真的敢说?

  一个小兵都没有带过,军营都没进过,我问你该怎么对付强大的外敌,你还真的敢说?

  就是基础,从基础当中看出一个人的态度,有了态度,就可以进行磨练,终究会成长为优秀的官吏或者军官。

  连态度都没有,那只能眼高手低一事无成。

  东汉政府之所以低效**,就是因为喜欢假大空的家伙太多了。

  诸葛亮从这方面的问题的出现抓住了一点点的小小的苗头,有了一些大胆的猜测,于是毫不犹豫的逮着基础问题猛写。

  将自己会的,能回答出来的关乎到各类基础的问题都回答了出来。

  比如农时,比如赋税,比如土地收成,比如水利,比如征兵数额,比如基础的算术题目,还有儒门经典的经义问答。

  至于大而化之的战略性问题,诸葛亮就简单写写,然后说自己见识少,孤陋寡闻,不敢妄自揣测国家大事。

  诸葛亮决定要做一个接地气的诸葛亮,而不是把牛皮吹到天上的诸葛亮。

  而有诸葛亮这样对自己清醒的认识的人实在算不得多。

  仗着年轻气盛就敢对国家大事指手画脚的不在少数。

  有些甚至对郭鹏的屯田政策进行批判,说这样不利于民众休养生息。

  一场考试差不多考了一个上午,然后考生们纷纷交卷离开。

  虎卫亲兵的士兵们拿出封条,将考生们盛放竹简的考盘里的姓名籍贯给封住,之后,将这些考卷送到阅卷房内。

  阅卷时间为一个月,八名阅卷官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把合格者的名单和试卷交给郭鹏,由郭鹏带领自己的核心心腹们亲自进行复审。

  然后才会选拔出优秀的可以进入魏公府邸的新人们。

  来自全国各地的新人们,不局限于一州一郡。

  诸葛亮交卷离开之后,徐庶紧跟着诸葛亮把竹简整理好放在考盘内,然后追着诸葛亮离开了考场。

  “孔明,你可真是神了,那算术题还真是给你算准了。”

  徐庶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要稍微吹捧一下诸葛亮,毕竟他帮着自己答对了不少问题。

  诸葛亮只是笑笑。

  “不过是多打听多思考罢了,你也可以办到的,这算不得什么,咱们只要做到最好,接下来,就听天由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