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2/3)
着的几座小山包,地形确实算不得好,“西边过去是一大片田,听说已经跟农民在谈征收的问题,我们这里我可是足足等了两年都没动静。”
说了这么多,这地方几乎就没有什么优点,没想到余喜龄最后还是决定要买下来。
胡有材都有些傻眼,“三哥,你不劝劝你侄女儿?”
杨三叔看了眼余喜龄,其实他的意思也是买,这地方前景不好,地价被压得很低,不趁这时候下手什么时候下手,这里离工业区也就几百米的距离,以后大有可为。
价格谈妥后,剩下的事情由杨三叔去跑。
别看余喜龄口气大,但真买地又买厂房,她和杨三叔掏出老本来都不够,两人早就以三喜食铺为抵押,向银行贷了款。
虽说开放许多年,但实际上这个时候其实还是“计划经济”,相对来讲比较落后,银行批贷款的手续很复杂,有些资料需要经济计划委员会的章子才能通过审批。
开始银行那边不明说,只是不停地拒绝他们,余喜龄和杨三叔逮着机会就带着计划书就去各个银行堵人,他们有土地店面做抵押,所有手续都齐全,不信银行不放款。
结果却是跑遍了省城所有的银行,真没有一家愿意放款的。
堵了半个多月,别人不是躲着就是各种推诿,还是后来一位行长被他们烦得不行,眼看着他们要堵到家里去了,才给他们指了条明路。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得多,经济委员会的一把手,正是顾钧。
杨三叔找顾钧谈的时候,余喜龄正好在学校考试,不知道具体的谈话结果,但那天晚上在杨三叔家里吃饭,一向克制的杨三叔大醉了一场,贷款终于下来了。
“喜龄啊,三叔不如你!”杨三叔醉的时候,几乎一直在重复着这句话。
这段时间杨三叔心里的压力很大,要开厂的想法是他提出来的,也是他拉着余喜龄合伙的,不然余喜龄有了豆腐坊,有好几个饭店,已经算得上事业有成,凭什么陪着他一块儿闯。
他是一点也不敢松懈,更不敢在余喜龄和蒋思桦面前露出半点挫败、耻辱的情绪。
杨三叔的心情,余喜龄感同身受,他们去银行堵人,从早上堵到晚上,见不到人,也从来没有人来告诉他们,行长是上班还是出差,还是去开会。
所有人都无视他们,也不赶他们走,就让他们等着。
还有无时无刻投向他们的轻视目光。
这时候民营企业还是被人看不起的,尤其是在他们这些捧着国家铁饭碗的人面前,虽然他们只拿着几百块的工资,远不及她和杨三叔一天的收入,但在他们面前,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
上辈子余喜龄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她开公司最开始做的时候投入小,不用和银行打交道,但是公司要发展,流动资金不足,势必离不开银行贷款这条路。
正是有了上辈子的经历,所以面对那些冷待时余喜龄才会那么冷静,心里虽然也觉得屈辱、卑贱,但自己努力调节一下,也能过得去。
不管怎么说,只要款放下来就是好事,只是没想到竟然会让杨三叔有这样的感叹。
……
老宅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土地要征收的时候,已经到了年尾。
因为要过年,余爷爷坚持出了院,余喜龄也暂时放下厂子筹备的工作,一家人回了余家祠堂,准备迎接新年。
回去的时候,整个余家祠堂都沸腾了,大家脸上都喜气洋洋,打听了才知道,国家要修大公路,规划的路线正好从村里过,乡镇府那边的人已经来测绘过,这事几乎可以定下来,不少人家都沾了拆迁的光。
不是房子要被征收掉,就是自留地或田地被征收,这些都是有补偿的。
老宅正好属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说了这么多,这地方几乎就没有什么优点,没想到余喜龄最后还是决定要买下来。
胡有材都有些傻眼,“三哥,你不劝劝你侄女儿?”
杨三叔看了眼余喜龄,其实他的意思也是买,这地方前景不好,地价被压得很低,不趁这时候下手什么时候下手,这里离工业区也就几百米的距离,以后大有可为。
价格谈妥后,剩下的事情由杨三叔去跑。
别看余喜龄口气大,但真买地又买厂房,她和杨三叔掏出老本来都不够,两人早就以三喜食铺为抵押,向银行贷了款。
虽说开放许多年,但实际上这个时候其实还是“计划经济”,相对来讲比较落后,银行批贷款的手续很复杂,有些资料需要经济计划委员会的章子才能通过审批。
开始银行那边不明说,只是不停地拒绝他们,余喜龄和杨三叔逮着机会就带着计划书就去各个银行堵人,他们有土地店面做抵押,所有手续都齐全,不信银行不放款。
结果却是跑遍了省城所有的银行,真没有一家愿意放款的。
堵了半个多月,别人不是躲着就是各种推诿,还是后来一位行长被他们烦得不行,眼看着他们要堵到家里去了,才给他们指了条明路。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得多,经济委员会的一把手,正是顾钧。
杨三叔找顾钧谈的时候,余喜龄正好在学校考试,不知道具体的谈话结果,但那天晚上在杨三叔家里吃饭,一向克制的杨三叔大醉了一场,贷款终于下来了。
“喜龄啊,三叔不如你!”杨三叔醉的时候,几乎一直在重复着这句话。
这段时间杨三叔心里的压力很大,要开厂的想法是他提出来的,也是他拉着余喜龄合伙的,不然余喜龄有了豆腐坊,有好几个饭店,已经算得上事业有成,凭什么陪着他一块儿闯。
他是一点也不敢松懈,更不敢在余喜龄和蒋思桦面前露出半点挫败、耻辱的情绪。
杨三叔的心情,余喜龄感同身受,他们去银行堵人,从早上堵到晚上,见不到人,也从来没有人来告诉他们,行长是上班还是出差,还是去开会。
所有人都无视他们,也不赶他们走,就让他们等着。
还有无时无刻投向他们的轻视目光。
这时候民营企业还是被人看不起的,尤其是在他们这些捧着国家铁饭碗的人面前,虽然他们只拿着几百块的工资,远不及她和杨三叔一天的收入,但在他们面前,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
上辈子余喜龄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她开公司最开始做的时候投入小,不用和银行打交道,但是公司要发展,流动资金不足,势必离不开银行贷款这条路。
正是有了上辈子的经历,所以面对那些冷待时余喜龄才会那么冷静,心里虽然也觉得屈辱、卑贱,但自己努力调节一下,也能过得去。
不管怎么说,只要款放下来就是好事,只是没想到竟然会让杨三叔有这样的感叹。
……
老宅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土地要征收的时候,已经到了年尾。
因为要过年,余爷爷坚持出了院,余喜龄也暂时放下厂子筹备的工作,一家人回了余家祠堂,准备迎接新年。
回去的时候,整个余家祠堂都沸腾了,大家脸上都喜气洋洋,打听了才知道,国家要修大公路,规划的路线正好从村里过,乡镇府那边的人已经来测绘过,这事几乎可以定下来,不少人家都沾了拆迁的光。
不是房子要被征收掉,就是自留地或田地被征收,这些都是有补偿的。
老宅正好属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