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惠能求法记(3/6)
后来初见弘忍时对佛性所发表的一番见解,以及在踏碓八个月后写出的直契心性而令众人叹服的偈颂等来看,与其说他过去从未接触过佛法,不如说他已有过学佛的经历,特别是对《涅槃经》已有了一定的体会。因此,《别传》的记载似乎比《坛经》所说更符合人物思想发展的逻辑,或许也更接近事实,因而也更可信些。正因为此,所以《景德传灯录》与《宋高僧传》都采取了《别传》的说法,只是把惠能遇刘志略和为无尽藏尼说《涅架经》等事都记为发生在礼拜弘忍的同一年。后来的契嵩和宗宝所改编的《坛经》也都采纳了这部分内容,不过又都把时间移到了惠能黄梅得法回至曹溪以后。至于《别传》突出《涅槃经》而与《坛经》突出《金刚经》的不同,我们认为这反映了惠能门下的不同派系对惠能思想中所包含的般若和佛性这两种思想倾向的重视或强调程度的不同,而这种不同可能又与惠能门下互争正统有一定的关系。

  从逻辑角度,大觉师兄认为以下的推论更加接近事实。

  →惠能母子在父亲卢行瑫去世之后,离开了夏卢村,来到了龙山定居,以砍柴为生

  →在金台寺听买柴的客人诵读金刚经章句而有所悟,发心求法,得安道成资助,辞别老母,

  →惠能先北上抵达韶州的曹溪,并刘志略结为兄弟

  →与刘志略姑姑无尽藏比丘尼讲解涅盘经

  →无尽藏比丘尼的推广下,依据宝林寺为基地,修持了三年,这三年让宝林寺香火很旺

  →后来寻求更究竟的法,继续北上先到了乐昌县西石窟智远禅师那里学习了坐禅

  →觉得枯坐无义,前往黄梅山寻找弘忍大师

  →得弘忍大师衣钵南下,在法性寺(即光孝寺)由印宗法师落发剃度并受具足戒

  →在韶州刺史(最高地方行政长官)韦璩的祈请下,,最终以宝林寺(即南华寺)为基地弘扬顿悟禅法。

  惠能的母亲李梅英22岁相识惠能的父亲卢行蹈,34岁才嫁给卢行蹈为妻,40岁于新兴县六祖镇夏卢村诞生惠能。

  那么惠能发心求法的时候,是20岁,也就是说其母亲李梅英已经60岁了,把这个年纪的老母留在龙山中,母亲会同意吗?

  这里我们先说一个新州当地的传说-别母石

  “别母石”来源于新州当地的民间传说:慧能在金台寺卖柴闻经悟道,决意北上黄梅求法,其母和舅父劝而无果,便出难题,如慧能能拜开村前的大石,就让他去。慧能立即跪拜,恰好行雷闪电,霹雳一声把石头劈开。其母等人见状,觉得天意难违,只好同意慧能北上求法。于是人们就把这块石称为“别母石”,至今仍存放在村别母亭中,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缘“别母石”乃民间传说,故未见于各版本《坛经》和禅宗灯史稗籍,仅在方志类文献中有记,如乾隆《新兴县志》卷十六《山川》有“别母石”条云:

  别母石,在仁丰都朗村,离城八里。时六祖求法,母送至此作别,故名。唐建成寺时,其旁曰永宁寺。

  《肇庆府志》也云:“永宁寺在县南村旁。相传为六祖辞母处。旁有辞母石。”

  方志所载,没有民间传说的故事情节,只说六祖母亲送他去求法于此分别。如所记属实,则“别母”一事是不争的。然笔者觉得因“别母”而引出了一个似乎毋庸置疑却又值得怀疑的问题:即慧能离开新州北上黄梅求法时,其母在世还是已去世?

  所谓毋庸置疑的是慧能离新州北上时其母还在世,依据是:

  1.慧能在金台寺卖柴闻经开悟后,得到了安道诚的资助,于是回家安置好母亲才辞母北上。宗宝本《坛经》云:

  慧能闻说,宿业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慧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