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求法记(1/6)
OK,昨天我们把六祖大师的出身做了概况式总结
出自北方大家族-范阳卢氏,卢植第十四代孙
唯一一个乳名、俗名、出家之后的释名都一致终生不变的名字。
金缕僧伽梨衣在弥勒尊佛出世前的最后一个传人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六祖惠能大师神奇的求法经历,后天我们就开始正式的法义分享了。
关于惠能求法有两个版本:
版本一:
惠能三岁时丧父,后随母迁至南海。老母遗孤,既无家产,又无劳力,生活十分贫苦。惠能年稍长,便到市上去卖柴,以养母度日。
在各种版本的《坛经》中,六祖慧能在讲述自己的身世时均有这几句话:
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有人依据这段话而断定年仅3岁的慧能在父亲死后随母离开夏卢村迁居到南海。现在的问题是:慧能母子为何要迁居?慧能所说的南海究竟是什么地方?对于第一个问题,查阅所有文献均找不到答案。至于第二个问题,也就是所说的“南海”到底是什么地方则意见纷呈,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
(1)南海即今广东佛山;
(2)南海,郡名,后改县,即今广东南海;(3)南海,郡名,治所在广州,故南海即今广州;
(4)隋唐时期新州属南海郡,在郡内就是南海人;
(5)隋唐时期怀集、四会属南海郡,“移来南海”就是移来四会,故六祖接法南遁后隐于怀会一带;
(6)新州与南海从来没有隶属关系,“移来南海”子虚乌有,乃史实差错。
上述各种意见孰是孰非,在此不作评说。笔者以为六祖母子在当时的生活环境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离开新州而“移来南海”,理由为:
(1)法海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序》和《六祖大师缘起外记》,王维、柳宗元、刘禹锡各为六祖撰写的碑铭,赞宁的《慧能传》,各版州县志等文献均无六祖母子移居南海的记载。
(2)六祖于市卖柴、闻《金刚经》开悟的地方——金台寺就位于新州城内,即今新兴县城人民医院附近,慧能离新州北上黄梅时与母亲辞别的地方就在新州村,新州龙山有六祖的故居。这些学界似无分歧。而在有关广州、佛山南海的文献中却找不到六祖慧能采樵卖柴和六祖母子居住生活的蛛丝马迹。如六祖母子真的移居广州或佛山南海,则无法解释这个现象。
(3)查行政区域的历史沿革,新州在秦统一岭南后隶属象郡,汉时隶属合浦郡,三国时隶属苍梧郡,隋时先后隶属新宁郡和信宁郡,唐至宋先后隶属岭南道和广南东路。
(4)在当时的条件下,六祖母子离开业已熟悉的生活圈而迁移到150公里以外的人生地不熟、无亲无朋、无依无靠的陌生环境去谋生是匪夷所思和难以理解的。
那么,怎样解释“移来南海”的“南海”呢?笔者以为,这里所说的“南海”可能是泛指,即指整个广东,至少是广州府和肇庆府属地区,而不仅限于南海郡。宋赞宁《慧能传》云:“释慧能,姓卢氏,南海新兴人也。”柳宗元在《曹溪第六祖赐大鉴禅师碑》述六祖接五祖衣钵后“遁隐南海上,人无闻知”。《景德传灯录》卷五记慧能父亲卢行瑫左宦于南海之新州,遂占籍焉”。均把新州放在南海地区的范围之内。除了把广东称为“南海”外,也有称为“岭海”的,如清初广东按察使张渠在其著作《粤东闻见录》云:“广东之地,昔人尝以岭海兼称。”清初广东名僧剩人和尚函可在流放沈阳后的《怀岭南》诗中有“不知岭海风波后,若个犹存若个亡”。所以,把带“海”字作为广东的别称在古人是常有的。如这样理解能成立的话,则六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出自北方大家族-范阳卢氏,卢植第十四代孙
唯一一个乳名、俗名、出家之后的释名都一致终生不变的名字。
金缕僧伽梨衣在弥勒尊佛出世前的最后一个传人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六祖惠能大师神奇的求法经历,后天我们就开始正式的法义分享了。
关于惠能求法有两个版本:
版本一:
惠能三岁时丧父,后随母迁至南海。老母遗孤,既无家产,又无劳力,生活十分贫苦。惠能年稍长,便到市上去卖柴,以养母度日。
在各种版本的《坛经》中,六祖慧能在讲述自己的身世时均有这几句话:
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有人依据这段话而断定年仅3岁的慧能在父亲死后随母离开夏卢村迁居到南海。现在的问题是:慧能母子为何要迁居?慧能所说的南海究竟是什么地方?对于第一个问题,查阅所有文献均找不到答案。至于第二个问题,也就是所说的“南海”到底是什么地方则意见纷呈,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
(1)南海即今广东佛山;
(2)南海,郡名,后改县,即今广东南海;(3)南海,郡名,治所在广州,故南海即今广州;
(4)隋唐时期新州属南海郡,在郡内就是南海人;
(5)隋唐时期怀集、四会属南海郡,“移来南海”就是移来四会,故六祖接法南遁后隐于怀会一带;
(6)新州与南海从来没有隶属关系,“移来南海”子虚乌有,乃史实差错。
上述各种意见孰是孰非,在此不作评说。笔者以为六祖母子在当时的生活环境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离开新州而“移来南海”,理由为:
(1)法海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序》和《六祖大师缘起外记》,王维、柳宗元、刘禹锡各为六祖撰写的碑铭,赞宁的《慧能传》,各版州县志等文献均无六祖母子移居南海的记载。
(2)六祖于市卖柴、闻《金刚经》开悟的地方——金台寺就位于新州城内,即今新兴县城人民医院附近,慧能离新州北上黄梅时与母亲辞别的地方就在新州村,新州龙山有六祖的故居。这些学界似无分歧。而在有关广州、佛山南海的文献中却找不到六祖慧能采樵卖柴和六祖母子居住生活的蛛丝马迹。如六祖母子真的移居广州或佛山南海,则无法解释这个现象。
(3)查行政区域的历史沿革,新州在秦统一岭南后隶属象郡,汉时隶属合浦郡,三国时隶属苍梧郡,隋时先后隶属新宁郡和信宁郡,唐至宋先后隶属岭南道和广南东路。
(4)在当时的条件下,六祖母子离开业已熟悉的生活圈而迁移到150公里以外的人生地不熟、无亲无朋、无依无靠的陌生环境去谋生是匪夷所思和难以理解的。
那么,怎样解释“移来南海”的“南海”呢?笔者以为,这里所说的“南海”可能是泛指,即指整个广东,至少是广州府和肇庆府属地区,而不仅限于南海郡。宋赞宁《慧能传》云:“释慧能,姓卢氏,南海新兴人也。”柳宗元在《曹溪第六祖赐大鉴禅师碑》述六祖接五祖衣钵后“遁隐南海上,人无闻知”。《景德传灯录》卷五记慧能父亲卢行瑫左宦于南海之新州,遂占籍焉”。均把新州放在南海地区的范围之内。除了把广东称为“南海”外,也有称为“岭海”的,如清初广东按察使张渠在其著作《粤东闻见录》云:“广东之地,昔人尝以岭海兼称。”清初广东名僧剩人和尚函可在流放沈阳后的《怀岭南》诗中有“不知岭海风波后,若个犹存若个亡”。所以,把带“海”字作为广东的别称在古人是常有的。如这样理解能成立的话,则六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