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二章(6)(2/3)
要一万出头。两个孩子在学校都作为贫困生,贷了款。我们全家的生活来源,就是那个夜市摊。天天慌,长年累月连一个囫囵觉都没睡过,一年到头,也就是够紧紧巴巴过日子的,哪里攒得了钱?要是给她看病,生意也做不成了,没有了收入,一家人怎么过?所以,只能是硬撑着了,活一天算一天,时候到了,该死就死吧,有什么办法,谁让咱是下岗职工呢!”
  王一鸣听了,长叹了一口气说:“哎呀,难道嫂子就这样度过自己的晚年吗?!”
  熊小强说:“在我们县城里,这样的情况不稀罕,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只要是下岗职工,没有多少过得好的。做生意成功的,只是极少数人。我活了将近五十年,现在才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感情是我们年轻的时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那个时候,我刚中专毕业,分配到县机械厂,吃饭有食堂,住宿有集体宿舍,到了厂子里,和张桂花还谈起了恋爱。我们俩一结婚,是双职工,拿着结婚证找到后勤科,工厂立即给我们分了一大间房子,足有二十多个平方,门口还有一间小厨房。那个时候,真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候,工资一发,我们两个人七十多块,在县城里,属于高收入阶层,到县百货大楼买东西,什么稀罕买什么。那个时候,才真正体会到工人阶级的地位高啊!就那我们还不满足,对毛主席有怨恨,认为当年他信任‘四人帮’,搞什么‘文革’,你斗我,我斗你,大家都过得战战兢兢的,还是改革开放好啊,谁也不管谁了,大家安安生生过日子,多好!当年,粉碎‘四人帮’的时候,哪里不是敲锣打鼓啊,好像过节一样。但是,好景不长,八十年代,先是推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搞承包,整个厂子一下子成了厂长家里的了,厂长、车间主任权力大得很,说让谁滚蛋,谁就得滚蛋,不听话,工资不发,没有工作岗位。厂长的亲朋好友,个个都到了有油水的位子。那些厂里的女工,为了生存,没办法,主动巴结厂长、车间主任,成了他们公开的情fu。社会风气一下子就坏起来了。厂长和自己的一帮人吃里扒外,很快就把好好的一个厂子,吃干祸害干了,欠了一屁股外债,眼看着就要垮了。
  “到了九十年代,国家继续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抓大放小,破产的破产,拍卖的拍卖,重组的重组,我们县里一夜之间,那些国有、集体的厂子,都成了私人的了。有的企业固定资产还有几百万,上千万的,被他们评估为负资产,或者仅仅用了几块钱就买去了。其实,大家都知道,就是把机器设备拿去卖废铁,也能卖十几万。他们许多人基本上没花什么钱,用厂子里的资产抵押给银行,从银行贷款,向政府象征性地交几个钱,就算是把厂子买到手了。空手套白狼,一下子就发家了,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而我们这些老工人,被扫地出门,什么都没有了。
  “我们下岗后,没有收入,没有医保,没有养老保险,也没有土地,连农民也不如,我们成了真正的无产阶级!许多人活不下去,就自杀了,或者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一个工友,下岗后当过保安,卖过水果,推过三轮车,擦过皮鞋。
  “后来摆摊的时候和别人起了争执,一气之下,他就用水果刀捅了人,把对方捅了个重伤,投案自首后,还被判了八年的有期徒刑。现在还在监狱里服刑呢!他老婆没办法,只能跟别的男人跑了,听说是给别人当二奶。一个闺女,二十岁出头,听说现在在广东打工,进了se情场所,成了小姐,春节回县城的时候,有人见过她,说她现在妖里妖气的,一看就是干那个生意的。没办法,这就是报应吧!我记得,年轻的时候看报纸,毛主席一再提醒说,要防止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我们不懂,我们觉得毛主席他老人家糊涂了,现在明白了,却晚了,没有办法了,人家用的是温水煮青蛙的办法对付我们这些工人阶级。我们下岗,我们的子女要为奴为娼。这难道不是报应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