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沛献王主动去和刘彦挑明,自然是有自己的考量。一旦他派去边城那边的人成功,刘恒就回不了京都了,而若是刘彦再把刘康按下去,到时候他就能坐收渔翁之利。
他的封底沛县也是富饶的地方,这些年沛献王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他的实力比起济凌王,阜凌王来说,是胜过很多的。沛献王也是目前除了刘恒以后诸王中年纪最大的,他此番特意从封地返京,就是等着准备来主持大局的。
他当然不想扶持刘彦登基,毕竟刘彦已经大了,不好掌控,等刘彦害了刘康后,他早就安排好人准备揭发刘彦了,一石二鸟,把刘康和刘彦都一起收拾了。
除了两个长成的皇子,三皇子和四皇子都年纪小,选哪一个他都不用回封地了。沛献王已经做好了打算,准备扶立年纪最小的四皇子。至于三皇子,一个小孩子,听说身体还不大好,发生点意外也是正常的,不是么。
再过几年到四皇子长成前,他有的是办法让他不再挡路。
沛献王想的清楚,他到底是叔辈,越过侄子继位总是会惹人诟病的,千载之后史笔如刀,与其得个坏名声,不如在幕后操纵小皇帝,他一样能够把控朝政。
等四皇子大了不好控制了,横竖一个傀儡,他还可以将他抹掉。至此刘恒一脉就断了,他再从自己的儿孙辈选人来继承皇位也是顺理成章的。
所以沛献王不管刘彦怎么游说,他都不肯出手相助,只是真真假假的出了几个主意。他是等着刘彦出手时拿住他的把柄的,总要有人为除掉刘康负责任的,推出刘彦是再好不过的。
刘彦也不敢直接出手对付刘康,到时候瞒不住必然要惹祸上身的,沛献王这个老奸巨猾的,他也不敢信。
但是没有了沛献王,刘彦还有其他人选。入京后就积极接触他的阜凌王,也是个好用的助力。
阜凌王在诸王中年纪最小,母亲只是一名宫人,早年侥幸承宠后有子,才得了封的。之后建武帝就把她抛在脑后了,阜凌王也跟着受冷落,所以封地也比较偏远贫瘠。
他没有沛献王的实力,也不敢想着自己取而代之,只是想从之分一杯羹,改善下自己的条件,他也不想回封地了,不愿意子孙辈也只能留在群山环绕,土地稀薄的阜凌。
为此,阜凌王主动与刘彦示好,想着做一份政治投资。太子那边他能发挥的有限,太子是嫡长子,也未必看得上他。但是刘彦只是二子,比较需要他的支持,也方便他到时候坐地还价。
听说刘彦想借助自己的力量找机会暗杀太子时,阜凌王是犹豫的。一方面,他是藩王,进京后虽然带着些人,可是人手到底有限,目标也是太大,容易被找到自己身上。
另一方面,他也有些怀疑刘彦的用心,万一他是想让自己做替死鬼怎么办。
不得不说,阜凌王的忧虑是很正确的,刘彦确实就是这么打算的。
看着阜凌王犹豫,刘彦许下一堆承诺,等他登基后一定会不忘记阜凌王的帮助,为他增加十八个县的封地,并且还允许他们一家人常年留京,不用就封。
他的封底沛县也是富饶的地方,这些年沛献王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他的实力比起济凌王,阜凌王来说,是胜过很多的。沛献王也是目前除了刘恒以后诸王中年纪最大的,他此番特意从封地返京,就是等着准备来主持大局的。
他当然不想扶持刘彦登基,毕竟刘彦已经大了,不好掌控,等刘彦害了刘康后,他早就安排好人准备揭发刘彦了,一石二鸟,把刘康和刘彦都一起收拾了。
除了两个长成的皇子,三皇子和四皇子都年纪小,选哪一个他都不用回封地了。沛献王已经做好了打算,准备扶立年纪最小的四皇子。至于三皇子,一个小孩子,听说身体还不大好,发生点意外也是正常的,不是么。
再过几年到四皇子长成前,他有的是办法让他不再挡路。
沛献王想的清楚,他到底是叔辈,越过侄子继位总是会惹人诟病的,千载之后史笔如刀,与其得个坏名声,不如在幕后操纵小皇帝,他一样能够把控朝政。
等四皇子大了不好控制了,横竖一个傀儡,他还可以将他抹掉。至此刘恒一脉就断了,他再从自己的儿孙辈选人来继承皇位也是顺理成章的。
所以沛献王不管刘彦怎么游说,他都不肯出手相助,只是真真假假的出了几个主意。他是等着刘彦出手时拿住他的把柄的,总要有人为除掉刘康负责任的,推出刘彦是再好不过的。
刘彦也不敢直接出手对付刘康,到时候瞒不住必然要惹祸上身的,沛献王这个老奸巨猾的,他也不敢信。
但是没有了沛献王,刘彦还有其他人选。入京后就积极接触他的阜凌王,也是个好用的助力。
阜凌王在诸王中年纪最小,母亲只是一名宫人,早年侥幸承宠后有子,才得了封的。之后建武帝就把她抛在脑后了,阜凌王也跟着受冷落,所以封地也比较偏远贫瘠。
他没有沛献王的实力,也不敢想着自己取而代之,只是想从之分一杯羹,改善下自己的条件,他也不想回封地了,不愿意子孙辈也只能留在群山环绕,土地稀薄的阜凌。
为此,阜凌王主动与刘彦示好,想着做一份政治投资。太子那边他能发挥的有限,太子是嫡长子,也未必看得上他。但是刘彦只是二子,比较需要他的支持,也方便他到时候坐地还价。
听说刘彦想借助自己的力量找机会暗杀太子时,阜凌王是犹豫的。一方面,他是藩王,进京后虽然带着些人,可是人手到底有限,目标也是太大,容易被找到自己身上。
另一方面,他也有些怀疑刘彦的用心,万一他是想让自己做替死鬼怎么办。
不得不说,阜凌王的忧虑是很正确的,刘彦确实就是这么打算的。
看着阜凌王犹豫,刘彦许下一堆承诺,等他登基后一定会不忘记阜凌王的帮助,为他增加十八个县的封地,并且还允许他们一家人常年留京,不用就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