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骆驼与稻草(十三)(2/4)
兵。究其原因,便是浙江在多山的同时也是一处水网纵横的所在。换个地方,比如朝鲜,对上的还是**的正规军,而非打家劫舍的海盗,那时他们的表现也没有比呈碾压优势的辽东铁骑和由吴惟忠等戚继光旧部率领的浙江明军差多少出去,绝对的物超所值。
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清廷还是硬着头皮把他们送了过来,实在是那时候东南战场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已经到了随便抓把草就可以当盘菜的地步了。
客观的说,这段时间下来,济度虽然丢了不少府县,但起码暂时稳住了局面,一定程度的震慑住了江浙的人心。而这几年下来,清廷也从四年前的惨败中缓过了劲儿来,由此才有了同时进行西南的灭国之战和东南的重兵对抗的底气。
这是济度的功劳,奈何作为成就这份功劳的一份子,这些团练兵们却一点儿与有荣焉也无。离开老家近四年的时间,他们不是绿营兵,没有带着家眷移镇的惯例,久戍他乡,且多有乡邻客死异乡,所以私底下都盼着能够早日还乡。尤其是在清廷在东南战局日渐恶化的当下,更兼了尽快逃离险地的求活之欲,让他们一旦陷入到明军的围困之中便很快就把心里的鼠标放在了投降的选项上面。
类似的埋怨也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只是到了现在这份上,埋怨也没有任何用处。眼下,明军的回答让他们不由得垂头丧气。直到良久之后,众人已经准备散了,其中的一个却又让使者将杜辉的回答重复了一遍,继而又是一遍,直到他反复确认了心中所想。
“那杜伯爷两次提到暂时,似有强调之意。我觉得未必是不同意咱们反正,而是反正的时间要听他的才行。”
话说出口,他便更加确准了一定是这么回事。于是,他便竭力劝说众人,勿要轻举妄动。所幸,他们本就是清军中的异类,再兼着团练武装本就都是同乡的关系,其中更有不少是八竿子打得到或是打不到的亲戚关系,凝聚力上远比寻常绿营要强上太多。这几年下来,虽然有着清廷的经制武将管着,但内里却仍旧是风吹不尽水泼不进,一时半会儿的出不了什么问题。
数日后,为了确定其人所想,他们又派了使者去求见杜辉。很快的,使者原路返回,送来的回复让他们在不由得松了口气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丝的焦虑。
“明军不会是想要围城打援吧?”
毛葫芦兵的首领们如是想来,接到佟国器的报急后的济度、噶达浑、阿商格他们亦是如是想来。
有着这样的思考,归根到底还是对于绿营战力的不自信。其实,这样的事实他们也早已有过相关的思考和讨论。至于原因,倒也不难理解。这支由郑氏集团残部逐步成长起来的东南明军从隆武二年年底起兵,第一战发生在转年,这样算来,他们已经打了十二年的仗了。这些年下来,除了永历元年进攻海澄的失利外,有着陈凯辅助,***可谓是**连捷,就算是未能达成既定目标,也往往不会吃上什么大亏,最差的时候也能落个杀伤相当。
如此,麾下的军官、士卒长期积累战斗经验,外加上郑氏集团的雄厚财力,以厚赏严罚为核心的治军理念,他们的战斗力超越绿营兵一点儿不难理解。就算是只说对手,明军动不动就要和绿营劲旅,乃至是八旗军交锋;而绝大多数的绿营兵则也就是平日里也就欺负欺负老百姓,最多**一下义军。长期打低端局虐菜,怎么和天天打高分局,还能打赢的对手相比。
再说明白点儿,那就是并非绿营兵的战斗力出现了下滑,实在是这十来年下来,东南明军已经一步步的从青铜打上了钻石,现在正要向东亚大陆上的最强王者发起挑战,黄金分段的对手,他们只要不至浪得飞起,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有了这样的认识,转过头再看当下的战局。明军掌握铅山驿道,必然会派出大军攻入广信府,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佟国器的急报中提到了他在试图为铅山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清廷还是硬着头皮把他们送了过来,实在是那时候东南战场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已经到了随便抓把草就可以当盘菜的地步了。
客观的说,这段时间下来,济度虽然丢了不少府县,但起码暂时稳住了局面,一定程度的震慑住了江浙的人心。而这几年下来,清廷也从四年前的惨败中缓过了劲儿来,由此才有了同时进行西南的灭国之战和东南的重兵对抗的底气。
这是济度的功劳,奈何作为成就这份功劳的一份子,这些团练兵们却一点儿与有荣焉也无。离开老家近四年的时间,他们不是绿营兵,没有带着家眷移镇的惯例,久戍他乡,且多有乡邻客死异乡,所以私底下都盼着能够早日还乡。尤其是在清廷在东南战局日渐恶化的当下,更兼了尽快逃离险地的求活之欲,让他们一旦陷入到明军的围困之中便很快就把心里的鼠标放在了投降的选项上面。
类似的埋怨也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只是到了现在这份上,埋怨也没有任何用处。眼下,明军的回答让他们不由得垂头丧气。直到良久之后,众人已经准备散了,其中的一个却又让使者将杜辉的回答重复了一遍,继而又是一遍,直到他反复确认了心中所想。
“那杜伯爷两次提到暂时,似有强调之意。我觉得未必是不同意咱们反正,而是反正的时间要听他的才行。”
话说出口,他便更加确准了一定是这么回事。于是,他便竭力劝说众人,勿要轻举妄动。所幸,他们本就是清军中的异类,再兼着团练武装本就都是同乡的关系,其中更有不少是八竿子打得到或是打不到的亲戚关系,凝聚力上远比寻常绿营要强上太多。这几年下来,虽然有着清廷的经制武将管着,但内里却仍旧是风吹不尽水泼不进,一时半会儿的出不了什么问题。
数日后,为了确定其人所想,他们又派了使者去求见杜辉。很快的,使者原路返回,送来的回复让他们在不由得松了口气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丝的焦虑。
“明军不会是想要围城打援吧?”
毛葫芦兵的首领们如是想来,接到佟国器的报急后的济度、噶达浑、阿商格他们亦是如是想来。
有着这样的思考,归根到底还是对于绿营战力的不自信。其实,这样的事实他们也早已有过相关的思考和讨论。至于原因,倒也不难理解。这支由郑氏集团残部逐步成长起来的东南明军从隆武二年年底起兵,第一战发生在转年,这样算来,他们已经打了十二年的仗了。这些年下来,除了永历元年进攻海澄的失利外,有着陈凯辅助,***可谓是**连捷,就算是未能达成既定目标,也往往不会吃上什么大亏,最差的时候也能落个杀伤相当。
如此,麾下的军官、士卒长期积累战斗经验,外加上郑氏集团的雄厚财力,以厚赏严罚为核心的治军理念,他们的战斗力超越绿营兵一点儿不难理解。就算是只说对手,明军动不动就要和绿营劲旅,乃至是八旗军交锋;而绝大多数的绿营兵则也就是平日里也就欺负欺负老百姓,最多**一下义军。长期打低端局虐菜,怎么和天天打高分局,还能打赢的对手相比。
再说明白点儿,那就是并非绿营兵的战斗力出现了下滑,实在是这十来年下来,东南明军已经一步步的从青铜打上了钻石,现在正要向东亚大陆上的最强王者发起挑战,黄金分段的对手,他们只要不至浪得飞起,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有了这样的认识,转过头再看当下的战局。明军掌握铅山驿道,必然会派出大军攻入广信府,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佟国器的急报中提到了他在试图为铅山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