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0三章 特殊岁月(1/3)
向上抛石头,留心自己头。
---蒙古族谚语
巩腊梅是181团3营第一个少数民族衣着打扮的妇女。她的到来引起了连队里职工、特别是女职工的好奇。他们纷纷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跑来打量牛姑舅的爱人。
巩腊梅看上去30岁左右,圆脸蛋,皮肤白皙,慈眉善目,头上戴着一定只露出面孔的绿色盖头,穿着一套黑色的棉布衣裤,脚上穿着手工制作的黑色棉布鞋。鞋子头上绣着一朵红艳艳的牡丹花。
牛木兰看上去10岁左右,长着一头又黑又浓的头发,扎着两条小辫子,穿着花布的棉衣、棉裤和一双厚实的棉鞋。她睁着一双透露出倔强和锐利光芒的眼睛,警惕地注视着每一个陌生人。
由于连队的编制已经满额,巩腊梅和其他陆续来投靠丈夫的妇女暂时作为职工的家属,在家里做饭、照看孩子。
牛万山领着牛木兰,来到了营部的小学,给她报名上学。他看到小学校长的时候不禁愣住了:这不是去年在火车上遇到的于大川老师吗?
他惊讶地问道:“于老师,你怎么在这里?”
于大川笑着说道:“我自愿报名到这里支援团场教育。这是你的女儿?上几年级了?”
牛万山回答道:“她刚从甘肃老家过来,还没有上过一天学呢。”
于大川感叹道:“哎呀,这么大的孩子还没有上过学啊?那就先从一年级开始吧。”
11岁的牛木兰成为了3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她是班里年龄最大、个头最高的学生。不过,她天资聪慧,认真好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把课本上的知识全部学会了。
于大川便让牛木兰跳级到二年级,还让她当了班长。
1964年的秋天,团部的电影放映队来到了3营营部。他们在空地上挖了两个土坑,在坑里栽下两根木头杆子,再在木头杆子之间挂上了一块白色的布,说是银幕。
等到傍晚天色变暗,吃过晚饭的职工拿着自家的小板凳和马扎子,齐刷刷地坐在银幕的前面。
牛木兰早早地吃过晚饭,知道牛万山还要去打一会儿篮球,就拉着怀有身孕的巩腊梅来到了广场,等着看电影。
电影终于放映了。演的是根据湖南花鼓戏拍摄的戏曲故事片《补锅》。
银幕上,面容娇媚、身材苗条的李谷一边歌边舞。场地上,巩腊梅的肚子出现了一阵阵的绞痛。她实在坚持不住了,只好让牛木兰陪着自己回家,让邻居马秀英赶紧去找卫生院。
大约在晚上的九点左右,巩腊梅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孩子与别的孩子不一样,一生下来就是满头的黑发。黑发把他的小耳朵都遮盖住了。
这是牛万山的第一个孩子。他给孩子取的汉名是牛建新,意思是建设新疆。一个星期之后,他又把马玉民请到家中,
按照经文给孩子去了一个回族名字优素夫。
12岁的牛木兰有了一个和自己一样属龙的弟弟,感到特别高兴。每天放学以后,她就帮助妈妈照看弟弟,并且一口一个尕弟弟地叫着他。
牛万山虽然是下中农的阶级成分,但是,几个叔叔的阶级成分却是地主或者恶霸地主,而且还与红军西路军、解放军进行过你死我活的战斗。一想到这些烦心的事情,他的心中顿时感到空落落的,只好收敛了平时说话诙谐幽默的风格,在众人的面前尽量保持着内敛和谨慎。
1967年,兵团决定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把以前没有正式参加工作的家属全部转成了兵团职工。巩腊梅因此成为了一名兵团的职工。她把3岁的建新送到了连队的托儿所,再一次自豪地扛起了铁锹,和14连的职工们一起下地劳动。
巩腊梅站在地头上,远眺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和在田野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蒙古族谚语
巩腊梅是181团3营第一个少数民族衣着打扮的妇女。她的到来引起了连队里职工、特别是女职工的好奇。他们纷纷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跑来打量牛姑舅的爱人。
巩腊梅看上去30岁左右,圆脸蛋,皮肤白皙,慈眉善目,头上戴着一定只露出面孔的绿色盖头,穿着一套黑色的棉布衣裤,脚上穿着手工制作的黑色棉布鞋。鞋子头上绣着一朵红艳艳的牡丹花。
牛木兰看上去10岁左右,长着一头又黑又浓的头发,扎着两条小辫子,穿着花布的棉衣、棉裤和一双厚实的棉鞋。她睁着一双透露出倔强和锐利光芒的眼睛,警惕地注视着每一个陌生人。
由于连队的编制已经满额,巩腊梅和其他陆续来投靠丈夫的妇女暂时作为职工的家属,在家里做饭、照看孩子。
牛万山领着牛木兰,来到了营部的小学,给她报名上学。他看到小学校长的时候不禁愣住了:这不是去年在火车上遇到的于大川老师吗?
他惊讶地问道:“于老师,你怎么在这里?”
于大川笑着说道:“我自愿报名到这里支援团场教育。这是你的女儿?上几年级了?”
牛万山回答道:“她刚从甘肃老家过来,还没有上过一天学呢。”
于大川感叹道:“哎呀,这么大的孩子还没有上过学啊?那就先从一年级开始吧。”
11岁的牛木兰成为了3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她是班里年龄最大、个头最高的学生。不过,她天资聪慧,认真好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把课本上的知识全部学会了。
于大川便让牛木兰跳级到二年级,还让她当了班长。
1964年的秋天,团部的电影放映队来到了3营营部。他们在空地上挖了两个土坑,在坑里栽下两根木头杆子,再在木头杆子之间挂上了一块白色的布,说是银幕。
等到傍晚天色变暗,吃过晚饭的职工拿着自家的小板凳和马扎子,齐刷刷地坐在银幕的前面。
牛木兰早早地吃过晚饭,知道牛万山还要去打一会儿篮球,就拉着怀有身孕的巩腊梅来到了广场,等着看电影。
电影终于放映了。演的是根据湖南花鼓戏拍摄的戏曲故事片《补锅》。
银幕上,面容娇媚、身材苗条的李谷一边歌边舞。场地上,巩腊梅的肚子出现了一阵阵的绞痛。她实在坚持不住了,只好让牛木兰陪着自己回家,让邻居马秀英赶紧去找卫生院。
大约在晚上的九点左右,巩腊梅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孩子与别的孩子不一样,一生下来就是满头的黑发。黑发把他的小耳朵都遮盖住了。
这是牛万山的第一个孩子。他给孩子取的汉名是牛建新,意思是建设新疆。一个星期之后,他又把马玉民请到家中,
按照经文给孩子去了一个回族名字优素夫。
12岁的牛木兰有了一个和自己一样属龙的弟弟,感到特别高兴。每天放学以后,她就帮助妈妈照看弟弟,并且一口一个尕弟弟地叫着他。
牛万山虽然是下中农的阶级成分,但是,几个叔叔的阶级成分却是地主或者恶霸地主,而且还与红军西路军、解放军进行过你死我活的战斗。一想到这些烦心的事情,他的心中顿时感到空落落的,只好收敛了平时说话诙谐幽默的风格,在众人的面前尽量保持着内敛和谨慎。
1967年,兵团决定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把以前没有正式参加工作的家属全部转成了兵团职工。巩腊梅因此成为了一名兵团的职工。她把3岁的建新送到了连队的托儿所,再一次自豪地扛起了铁锹,和14连的职工们一起下地劳动。
巩腊梅站在地头上,远眺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和在田野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