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重返井沟(2/4)
夏荷和秋菊坚持要把姐姐和外甥女送到县城的汽车站。
巩国原和王天英把女儿和外孙女送到了大门口。王天英大声地吆喝道:“瑙的腊梅回河州了。瑙的腊梅出远门了。”
巩国原默默地站立在路口,望着他们消失在视线之外。
巩腊梅和海彻先从乐都坐车到西宁,在西宁再乘坐到临夏的长途汽车。他们选择了离尕阴屲最近的何家咀村下车,然后沿着崎岖的山路,开始步行上山。
她们走到半山腰,头上冒出了汗珠。母女二人坐在土坡上休息。巩腊梅看到一户人家的地头开满了秋英花。秋英的花瓣五颜六色,有白色、黄色、粉红色和雪青色。在蓝天白云和黄土高原的映衬下,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秋英花显得十分艳丽,生命力也特别的旺盛。
巩腊梅对海彻说道:“海彻,你看那粉色的花多漂亮啊。等我们有钱了,给你扯上粉红色的布做一件花衣服。”
海彻转过头问道:“阿妈,你喜欢什么颜色?等我们有钱了也扯上你喜欢颜色的布,做上一套新衣服!”
巩腊梅笑着回答道:“我最喜欢雪青色。”
正在这个时候,远处在地里劳动的妇女们漫(唱)花儿。质朴、悠扬的歌声随着微风传到了她们的身边: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
不唱由不得自家,
刀刀拿来头割下,
不死就是这个唱法。”
海彻急切地对巩腊梅说道:“她们唱的是啥东西吗?比起阿妈唱的差得太远了!阿妈,你唱一个撒!一定会赛过她们的!”
巩腊梅轻轻地摇了摇头。
海彻不甘心,继续鼓动母亲道:“阿妈,我求求你了。你就唱一个撒!”
巩腊梅这才清了清嗓子,放开了歌喉:
“白牡丹白来(者)耀人哩,
阿哥的白牡丹呀。
红牡丹红成个(想我的花儿嘛)火哩吔。
尕妹的身边里有人哩,
阿哥的白牡丹呀。
没人是我陪着(想我的花儿嘛)坐哩,
尕妹是牡丹(者)哥摘哩。”
海彻欢喜地跳着小脚,双手拍着巴掌,高兴地叫喊道“好听得很呐!好听得很呐!赛过她们了!喂,你们再漫上一首花儿过来!”
果不其然,远处的山坡上又飘过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
巩腊梅带着海彻回到了尕阴屲,不仅让村里的人们大吃了一惊,也让韩索菲大吃了一惊。
韩索菲原以为阿西娅带着女儿回娘家,绝对不会再回到这个干旱、偏僻的穷山沟了,因此让麦里哈把她们母女住的窑洞改成了堆放柴禾的库房。
韩索菲怔怔地望着巩腊梅和海彻,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马希姆热情地说道:“新姐,你们母女两个人今天晚上先住在我们家里。你们的窑洞明天让天山、见山和银山几个兄弟好好地收拾一下,你们再搬回去住。”
巩腊梅和海彻晚上就住在了二弟牛天山和马希姆的家里。
牛天山的前妻叫马鲁吉。1949年,她生下儿子哈麦基以后,不愿意忍受婆婆韩索菲的严酷管理,毅然和牛天山离婚了。牛天山后来和马希姆结了婚,又生下了一个女儿叫阿依舍,刚好和海彻是同岁。
马希姆是牛家的二媳妇,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与大媳妇阿西娅的情意和性格一向十分相投。她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是背着婆婆私下里互相诉说。
第二天,尕阴屲生产队召开了社员大会。何喜堂向大家传达了关于县上关于宗教制度民主改革的文件精神。他一边大声地念着文件,一边还用通俗易懂的口语解释道:
“中央提出在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的同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巩国原和王天英把女儿和外孙女送到了大门口。王天英大声地吆喝道:“瑙的腊梅回河州了。瑙的腊梅出远门了。”
巩国原默默地站立在路口,望着他们消失在视线之外。
巩腊梅和海彻先从乐都坐车到西宁,在西宁再乘坐到临夏的长途汽车。他们选择了离尕阴屲最近的何家咀村下车,然后沿着崎岖的山路,开始步行上山。
她们走到半山腰,头上冒出了汗珠。母女二人坐在土坡上休息。巩腊梅看到一户人家的地头开满了秋英花。秋英的花瓣五颜六色,有白色、黄色、粉红色和雪青色。在蓝天白云和黄土高原的映衬下,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秋英花显得十分艳丽,生命力也特别的旺盛。
巩腊梅对海彻说道:“海彻,你看那粉色的花多漂亮啊。等我们有钱了,给你扯上粉红色的布做一件花衣服。”
海彻转过头问道:“阿妈,你喜欢什么颜色?等我们有钱了也扯上你喜欢颜色的布,做上一套新衣服!”
巩腊梅笑着回答道:“我最喜欢雪青色。”
正在这个时候,远处在地里劳动的妇女们漫(唱)花儿。质朴、悠扬的歌声随着微风传到了她们的身边: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
不唱由不得自家,
刀刀拿来头割下,
不死就是这个唱法。”
海彻急切地对巩腊梅说道:“她们唱的是啥东西吗?比起阿妈唱的差得太远了!阿妈,你唱一个撒!一定会赛过她们的!”
巩腊梅轻轻地摇了摇头。
海彻不甘心,继续鼓动母亲道:“阿妈,我求求你了。你就唱一个撒!”
巩腊梅这才清了清嗓子,放开了歌喉:
“白牡丹白来(者)耀人哩,
阿哥的白牡丹呀。
红牡丹红成个(想我的花儿嘛)火哩吔。
尕妹的身边里有人哩,
阿哥的白牡丹呀。
没人是我陪着(想我的花儿嘛)坐哩,
尕妹是牡丹(者)哥摘哩。”
海彻欢喜地跳着小脚,双手拍着巴掌,高兴地叫喊道“好听得很呐!好听得很呐!赛过她们了!喂,你们再漫上一首花儿过来!”
果不其然,远处的山坡上又飘过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
巩腊梅带着海彻回到了尕阴屲,不仅让村里的人们大吃了一惊,也让韩索菲大吃了一惊。
韩索菲原以为阿西娅带着女儿回娘家,绝对不会再回到这个干旱、偏僻的穷山沟了,因此让麦里哈把她们母女住的窑洞改成了堆放柴禾的库房。
韩索菲怔怔地望着巩腊梅和海彻,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马希姆热情地说道:“新姐,你们母女两个人今天晚上先住在我们家里。你们的窑洞明天让天山、见山和银山几个兄弟好好地收拾一下,你们再搬回去住。”
巩腊梅和海彻晚上就住在了二弟牛天山和马希姆的家里。
牛天山的前妻叫马鲁吉。1949年,她生下儿子哈麦基以后,不愿意忍受婆婆韩索菲的严酷管理,毅然和牛天山离婚了。牛天山后来和马希姆结了婚,又生下了一个女儿叫阿依舍,刚好和海彻是同岁。
马希姆是牛家的二媳妇,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与大媳妇阿西娅的情意和性格一向十分相投。她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是背着婆婆私下里互相诉说。
第二天,尕阴屲生产队召开了社员大会。何喜堂向大家传达了关于县上关于宗教制度民主改革的文件精神。他一边大声地念着文件,一边还用通俗易懂的口语解释道:
“中央提出在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的同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