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第一百二十一章(2/3)
说,“最近这不是春耕了么,地里活儿挺多的,他娘脚不利索,干不动,我打发他去地里干活儿了,帮她娘干,好歹能给家里拿点工分,你这儿的活我就来给你干,你看这行不?”
温欣深知穷永远不是偷窃的借口,但明显赵胜军不知道,她叹了口气,“你是不是觉得我特矫情,故意没事找事啊?”
其实要是别人,他早就走了,才懒得在这废话,但是看着她那软嫩的小模样,默默叹口气,“不是,我知道你说的对的……就是阳石子穷,村里娃们都是饿着长大的,以前那在谁家拿一口吃的那都不叫什么事儿,村里的小后生们就养成这坏毛病了,都没当个事儿!现在各家都吃的上饭了,就不应该偷吃了!你放心,我以后绝对看住他,不让他再去偷东西。”
法理都要兼顾人情,这样的故事,这样的理由,温欣抿抿嘴,说到底那是他弟,她操什么心呢,“那算了,你也不用来了,本来我也就是怕他养成偷东西的习惯不好才想让他干活的。”
“不不,该是啥还是啥,我们阳石子人不欠别人的。”赵胜军立马露出两排整齐的白牙,可能是因为他皮肤黑,这样笑起来的时候显得格外爽朗,但笑容中也有一丝青涩。
温欣还要拒绝,汉子站起来指着输液瓶说,“这快输完了,我去找大夫。”说完就一溜烟儿的出去了。
一会儿,进来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大夫,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进来的时候脸色并不太好,臭着脸给温欣拔了手上的针头,看着她语气也不好,“温同志,介绍信明天一定要给我们补上,今天也是看你晕倒了才给你破了个例,知道吗?”
温欣抚着自己的手点点头答应着,看着这个臭脸大夫,她不懂怎么医生的服务态度在七十年代就这么差了!难道这时候的宗旨不是为人民服务吗?温欣看着墙上的标语,狐疑的皱起眉。
“温知青,今天邮递员来送信了,快,有你的信!”温欣回到宿舍,还没走近,陆强就挥着一封信跟温欣招手了。
写信,是七十年代人跟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亲情,爱情,友情,都靠着一方小小的邮票维系着。每月一次的邮递员光临,是知青们最开心的时刻,温欣回去的时候,几乎每个人手上都捧着一封信,脸上洋溢着笑意。
温欣放下篮子,拆开属于自己的那一封信,除了折叠整齐的信纸,一张薄薄的汇款单也从信封里掉了出来。
三十元五角,汇款金额的一栏填着这样一个数字,这差不多是城里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温欣来了这里也差不多一个月了,这原主的父母还是挺宠着女儿的。
信是温欣的母亲执笔,厚厚的两页纸,巨细靡遗的询问温欣下乡的日子,满满的嘘寒问暖和对女儿的担心,这力透纸背的母爱让温欣想起自己的妈妈。
信里的温欣母亲,一边嘱咐闺女要响应政府号召好好下乡,一边又私心很重的说让温欣安心锻炼,一年后就找个机会让她父亲把她调回家去工作。
温欣看到这,这位母亲还不知道,她的计划赶不上时代的变化。
得了汇款单的不止温欣一个人,知青们都是从大城市来的,家里最不济也是工人出身,总是要比阳石子这农村的条件好上太多,每个月的这个时候,大家开心的不止是收到家书,更重要的就是这薄薄的汇款单,几个知青叽叽喳喳的商定了去镇上的日子,取了钱再去国营饭店搓一顿,就这点儿事,让几个知青开心的一直聊到很晚才睡。
第二天,温欣早上起来跟几个知青一起下地,出门又看到墙头上放了一个穿了衣服的饭盒,林静在旁边笑着打趣,“温知青,你可真幸福啊,每天早上都有人送早点。”
几个知青心情很好的在旁边嘻嘻哈哈,温欣提着饭盒叹了口气,看着那个饭盒,看来今天下工得找梁高子去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温欣深知穷永远不是偷窃的借口,但明显赵胜军不知道,她叹了口气,“你是不是觉得我特矫情,故意没事找事啊?”
其实要是别人,他早就走了,才懒得在这废话,但是看着她那软嫩的小模样,默默叹口气,“不是,我知道你说的对的……就是阳石子穷,村里娃们都是饿着长大的,以前那在谁家拿一口吃的那都不叫什么事儿,村里的小后生们就养成这坏毛病了,都没当个事儿!现在各家都吃的上饭了,就不应该偷吃了!你放心,我以后绝对看住他,不让他再去偷东西。”
法理都要兼顾人情,这样的故事,这样的理由,温欣抿抿嘴,说到底那是他弟,她操什么心呢,“那算了,你也不用来了,本来我也就是怕他养成偷东西的习惯不好才想让他干活的。”
“不不,该是啥还是啥,我们阳石子人不欠别人的。”赵胜军立马露出两排整齐的白牙,可能是因为他皮肤黑,这样笑起来的时候显得格外爽朗,但笑容中也有一丝青涩。
温欣还要拒绝,汉子站起来指着输液瓶说,“这快输完了,我去找大夫。”说完就一溜烟儿的出去了。
一会儿,进来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大夫,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进来的时候脸色并不太好,臭着脸给温欣拔了手上的针头,看着她语气也不好,“温同志,介绍信明天一定要给我们补上,今天也是看你晕倒了才给你破了个例,知道吗?”
温欣抚着自己的手点点头答应着,看着这个臭脸大夫,她不懂怎么医生的服务态度在七十年代就这么差了!难道这时候的宗旨不是为人民服务吗?温欣看着墙上的标语,狐疑的皱起眉。
“温知青,今天邮递员来送信了,快,有你的信!”温欣回到宿舍,还没走近,陆强就挥着一封信跟温欣招手了。
写信,是七十年代人跟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亲情,爱情,友情,都靠着一方小小的邮票维系着。每月一次的邮递员光临,是知青们最开心的时刻,温欣回去的时候,几乎每个人手上都捧着一封信,脸上洋溢着笑意。
温欣放下篮子,拆开属于自己的那一封信,除了折叠整齐的信纸,一张薄薄的汇款单也从信封里掉了出来。
三十元五角,汇款金额的一栏填着这样一个数字,这差不多是城里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温欣来了这里也差不多一个月了,这原主的父母还是挺宠着女儿的。
信是温欣的母亲执笔,厚厚的两页纸,巨细靡遗的询问温欣下乡的日子,满满的嘘寒问暖和对女儿的担心,这力透纸背的母爱让温欣想起自己的妈妈。
信里的温欣母亲,一边嘱咐闺女要响应政府号召好好下乡,一边又私心很重的说让温欣安心锻炼,一年后就找个机会让她父亲把她调回家去工作。
温欣看到这,这位母亲还不知道,她的计划赶不上时代的变化。
得了汇款单的不止温欣一个人,知青们都是从大城市来的,家里最不济也是工人出身,总是要比阳石子这农村的条件好上太多,每个月的这个时候,大家开心的不止是收到家书,更重要的就是这薄薄的汇款单,几个知青叽叽喳喳的商定了去镇上的日子,取了钱再去国营饭店搓一顿,就这点儿事,让几个知青开心的一直聊到很晚才睡。
第二天,温欣早上起来跟几个知青一起下地,出门又看到墙头上放了一个穿了衣服的饭盒,林静在旁边笑着打趣,“温知青,你可真幸福啊,每天早上都有人送早点。”
几个知青心情很好的在旁边嘻嘻哈哈,温欣提着饭盒叹了口气,看着那个饭盒,看来今天下工得找梁高子去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