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70章 九鼎传说(2/3)
不敢不听。

  吕婉屋里不缺刀剑,也不缺文房四宝,张三调了笔墨,坐在桌上开始抄,字迹前所未有的工整。

  “是谁干了这么个惊天动地的大事呢?这么大动作,怕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说不准宫廷侍卫什么的也有勾结......”张三默默抄经文,吴良躺在那一个人唠叨,自封了刑狱司大老爷,开始分析太武遇刺的案情。

  “三儿,你怎么看?”吴良说道得意处,无人附和,忍不住开口问张三。

  那经文繁琐,张三抄得聚精会神,竟是没听见吴良的话。

  吴良这下怒了,吼了一声,“问你呢?”

  张三被突然高了八度的声音吓了一跳,刚满墨的一笔戳在原经文上,五六个字立刻不见了。

  “师傅,你吼什么呀!这下完了。”张三口里抱怨,心里着急,俯身低头轻吹,想把墨珠吹到边上,不料这一低头,就看到那墨染了的黄绢纸上泛出几个白色字迹,这几个字张三还是认得的,“治世经国”。

  “好像有情况。”张三把纸递到了吴良眼前,吴良眯着眼一看,脸上立刻抽紧,“这是墨染箴言之法,快,门窗关好,把这经文都用墨泡了,说不定是绝世的武功秘籍或者什么惊天宝藏。”

  张三不敢怠慢,把经文都用墨染了一遍,一张张上面都变成了白色簪花小楷,小心的把纸从头捋顺。

  只见上面写道:“禹皇得天下,汇九州之学,历时百年,制巨鼎传世,分为“兵鼎”、“谋鼎”、“国鼎”、“武鼎”四种,其中武鼎五口,其余四鼎各一,共九口,兵鼎记载的是用兵之道......谋鼎记载的是权术谋略......国鼎记载的是治世经国......武鼎记载的是绝高武学......鼎成之后,禹皇将其置于天下之高处,供万民修习。”

  “治水安社稷,九鼎镇山河,禹皇胸怀天地,其子启皇却不似乃父之胸襟,及禹皇飞仙之后便将四散之鼎系数取回,放在后宫犹不能安,更用上古秘法将鼎封住,缩小百千倍,非专属口诀不得打开。”

  “此举乃一人一时之私,却致几千年后,华夏大量神功秘法失传,屡遭外族入侵,国祚不稳。”

  “及吾之世,鼎不见,口诀亦不见,吾心不愤,穷二十载光阴,挖千所古墓,终将经文口诀寻得五篇,然皓首一生,未获一鼎,抱憾而老,临终前将这五篇口诀附上,望有缘者得之,若有得鼎者,可到吾坟前一祭,让吾一窥真容,九泉瞑目,感激涕零!--------淮阳鬼老,大秦皇朝十五年。”

  这些字谢了三页,后面就是附着的口诀。

  师徒俩大眼瞪小眼的把内容看完,咂舌不已,原来江湖盛传的山河鼎是这么来的,想起还有一口山河鼎在自己这过过手,张三不胜唏嘘。

  “这大秦皇朝都过去多少年了,淮阳鬼老只怕都不知投胎几世了,不过这鬼老想来也非常人,二十年盗墓,怕是一辈子就研究这一个事了。”吴良感叹道。

  “师傅,那现在怎么办呢?”张三托着满是墨的经文问道。

  “把这个再抄下来,然后原文浸水去墨再晾干。”吴良说,张三便照做。

  “那鬼老的话不用抄,抄口诀就行。”吴良躺着不放心,又叮嘱道。

  张三提笔,虽然字数也不少,但是认识的字总归是好抄一些,很快便抄完了。

  外间有清水,张三用吕婉洗脸的盆盛了半盆,把经文放了进去,说来也怪,那墨沾水便稀释了,字迹也没了,原来的经文却好好的。

  张三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的经文并不是用墨写的,而是用一种黑丝线缝上的,手艺十分高超,正常看和墨迹一样。

  洗了三遍,彻底将绢纸涤清,刚捞出来沥了水,吕婉带着两个小丫鬟推门进来了,一看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