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14.淝水之战(上)(2/4)
仇雌,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乃有后患,悔无及也!”
战事未开,结果未显,没有人能未仆先知,自然也就很难判断孰对孰错。好战者多言战,偷安者必称和。动兵与否的关键在于战略决策者——苻坚。
其实,如果淝水之战以前秦的胜利而告终,苻坚百万之众会师建康城下,能够略定东南,一统天下。我想,慕容垂、姚苌等人必定不会反叛,只会去做一个和苻坚“共定天下”的忠臣良将。谁又能说他们当时发表意见时不是赤胆忠心?而苻融等人的言论,难道不是顽固保守势力的阻挠吗?
可惜,前秦战败了,都是言战者的罪过!
为破坏前秦南下计划,383年五月,桓冲集结十万大军,发动以攻占襄阳为目的的秦晋襄阳之战。然而,此次战役仅经过数次小规模战事之后便宣告结束,晋军退回原处,未能实现遏止前秦南下的战略企图。
383年八月八日,秦王苻坚自长安出兵伐晋。
临行前,苻坚不仅为司马昌明(晋孝武帝)、谢安、桓冲等人册封好了官职,连他们居住的宅第都已经建好,只待卿来。
很多人认为,苻坚如此作为,正是所谓“骄兵必败”的最佳描述,自以为能够轻易取胜,孰料终成笑柄。
并不是第一次如此了,攻打前凉时,苻坚也是为张天赐建好了房子再出兵的,那一战,秦军马到功成。如此作为,难道不是鼓舞士气的举动吗?
历史,以成败论英雄。
秦军兵分三路,具体计划为:
东路军由幽、冀经彭城(今江苏徐州)南下,先占淮阴、盱眙,经三阿,攻广陵;西路军于蜀、汉经长江、汉水而进,攻取江陵、夏口、江州,会同主力由水路进逼东晋京师建康;苻坚自率主力大军为中路,经洛阳,沿汝河、颍水直趋寿阳(今安徽寿县),再推进至长江北岸,造成晋军三面受敌,顾此失彼之势。
出兵之日,前秦军共有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槽万艘”,声势十分浩大。
在战略意图上,前秦军集中主力于淮南,企图一举歼灭晋军淮水地区主力,彻底摧毁东晋在东部地区的防卫,从而扫除进击建康的基本阻力。
纵观当时态势,除了或许要让前秦军民休息休息外,我认为,苻坚的决策是正确的,战略战术上也可圈可点,直至此时,并没有错。
面对前秦的大举进攻,东晋方面采取东西两面抗击,集中机动兵力确保淮南,从正面屏障建康的对策。
在西部,以桓冲为统帅,率军十余万,扼守江、汉地区,阻止前秦大军顺江东进;东部则以谢石(谢安弟弟)为统帅,谢玄为前锋都督,集中机动兵力八万,防守淮河一线的战略要点,阻止秦军渡过淮河,确保建康安全。
九十多万人的进军是个大问题,到当年九月,当苻坚所率领的中路军主力到达项城(今河南沈丘)时,前锋统帅苻融所率之张蚝、苻方等部众二十多万人己进至颍口(今安徽寿县西南),慕容垂所部正在向郧城(今湖北安陆)进发,而后续凉州军才进至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刚刚出了长安没多远;从幽州和冀州出发的东路军更是正在路上,陆陆续续开进彭城(今江苏徐州);西路军的姚苌统率的数万兵马,此时才开始由蜀地顺江而下,也许刚刚接到进军的命令吧!
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进军,然而从进军情况可以看出,前秦军的百万之众并不是同时到达战场,更没有同时投入战斗。事实上,最终参加战斗的,只有苻融的二十多万前锋部队。双方实力虽然悬殊,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
对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战事未开,结果未显,没有人能未仆先知,自然也就很难判断孰对孰错。好战者多言战,偷安者必称和。动兵与否的关键在于战略决策者——苻坚。
其实,如果淝水之战以前秦的胜利而告终,苻坚百万之众会师建康城下,能够略定东南,一统天下。我想,慕容垂、姚苌等人必定不会反叛,只会去做一个和苻坚“共定天下”的忠臣良将。谁又能说他们当时发表意见时不是赤胆忠心?而苻融等人的言论,难道不是顽固保守势力的阻挠吗?
可惜,前秦战败了,都是言战者的罪过!
为破坏前秦南下计划,383年五月,桓冲集结十万大军,发动以攻占襄阳为目的的秦晋襄阳之战。然而,此次战役仅经过数次小规模战事之后便宣告结束,晋军退回原处,未能实现遏止前秦南下的战略企图。
383年八月八日,秦王苻坚自长安出兵伐晋。
临行前,苻坚不仅为司马昌明(晋孝武帝)、谢安、桓冲等人册封好了官职,连他们居住的宅第都已经建好,只待卿来。
很多人认为,苻坚如此作为,正是所谓“骄兵必败”的最佳描述,自以为能够轻易取胜,孰料终成笑柄。
并不是第一次如此了,攻打前凉时,苻坚也是为张天赐建好了房子再出兵的,那一战,秦军马到功成。如此作为,难道不是鼓舞士气的举动吗?
历史,以成败论英雄。
秦军兵分三路,具体计划为:
东路军由幽、冀经彭城(今江苏徐州)南下,先占淮阴、盱眙,经三阿,攻广陵;西路军于蜀、汉经长江、汉水而进,攻取江陵、夏口、江州,会同主力由水路进逼东晋京师建康;苻坚自率主力大军为中路,经洛阳,沿汝河、颍水直趋寿阳(今安徽寿县),再推进至长江北岸,造成晋军三面受敌,顾此失彼之势。
出兵之日,前秦军共有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槽万艘”,声势十分浩大。
在战略意图上,前秦军集中主力于淮南,企图一举歼灭晋军淮水地区主力,彻底摧毁东晋在东部地区的防卫,从而扫除进击建康的基本阻力。
纵观当时态势,除了或许要让前秦军民休息休息外,我认为,苻坚的决策是正确的,战略战术上也可圈可点,直至此时,并没有错。
面对前秦的大举进攻,东晋方面采取东西两面抗击,集中机动兵力确保淮南,从正面屏障建康的对策。
在西部,以桓冲为统帅,率军十余万,扼守江、汉地区,阻止前秦大军顺江东进;东部则以谢石(谢安弟弟)为统帅,谢玄为前锋都督,集中机动兵力八万,防守淮河一线的战略要点,阻止秦军渡过淮河,确保建康安全。
九十多万人的进军是个大问题,到当年九月,当苻坚所率领的中路军主力到达项城(今河南沈丘)时,前锋统帅苻融所率之张蚝、苻方等部众二十多万人己进至颍口(今安徽寿县西南),慕容垂所部正在向郧城(今湖北安陆)进发,而后续凉州军才进至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刚刚出了长安没多远;从幽州和冀州出发的东路军更是正在路上,陆陆续续开进彭城(今江苏徐州);西路军的姚苌统率的数万兵马,此时才开始由蜀地顺江而下,也许刚刚接到进军的命令吧!
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进军,然而从进军情况可以看出,前秦军的百万之众并不是同时到达战场,更没有同时投入战斗。事实上,最终参加战斗的,只有苻融的二十多万前锋部队。双方实力虽然悬殊,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
对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